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地方  >   新聞圖片

紀念逝去的帽子歌后鳳飛飛:那一道絢爛彩虹(圖)

2014年08月04日 11:29:08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第一次聽到鳳飛飛的歌,是在少年時代。我們家屬院對面的工廠廣播室,每天晚飯時段播放鳳飛飛歌曲,印象最深的,是一首《夏艷》,不知名女人的歌聲,配以黃昏的夕陽晚風,每天送到我們耳邊。

  那種聆聽方式,一直保留了下來——她始終是遠處的聲音,以一種“別處的音樂”的方式偶然傳到我這裡。此後多年,我總是在追溯一部臺灣電影的來歷時,在追溯一首翻唱歌的歷史時,與鳳飛飛邂逅。那種方式,似乎也是鳳飛飛在內地的傳播姿態,鳳飛飛的流行是隱形的。

  鳳飛飛本名林秋鸞,1968年,她以林茜之名,參加歌賽,獲得冠軍,從此開始登臺。1971年,從海山唱片、歌林唱片,直到東尼、藍與白唱片,她的歌唱生涯持續了40年,出了將近100張唱片,演唱過1000多首歌。在作為她“鼎盛十年”開端的1976年,她出了19張唱片,其中4張是專輯。她連續拿了八屆“臺灣金嗓獎”。

  秀場錘鍊出來的藝人,僅僅能唱是不夠的,還要能演能主持,因此,演齣電影電視劇和主持綜藝節目,成為順理成章的事。上世紀70年代,她的舞臺延伸到電視綜藝節目領域,《我愛週末》、《一道彩虹》成為她的固定領地。這些節目,通常會在她的歌聲中開場。每到週末,《一道彩虹》、《我是一片雲》就會從電視機裏傳出來。這已成為臺灣人往日記憶的一部分。

  説起鳳飛飛,免不了要拿她和鄧麗君做比較,天涯娛樂八卦論壇上,關於她們倆人誰在臺灣更紅的爭論,至今也沒停歇。有一位業內資深人士説得好,鄧麗君是以流行巨星的面貌出現的,鳳飛飛卻是“臺灣經驗”的一部分,她是“當時集體記憶與社會精神”的代言人。

  鳳飛飛正是憑藉這種時代氣質,這種苦幹形象,這種平民之樸之實,成為嵌入一代人記憶的歌者。她的歌迷遍佈各個階層,白先勇曾在蔡琴主持的一檔電臺節目裏和鳳飛飛對話,他認為,鳳飛飛的歌聲在臺灣是數一數二的;臺灣作家詹宏志説:“臺灣人心目中的臺灣,可能是:城隍廟、擔仔面、魚丸湯和鳳飛飛”。而在高雄縣首屆“眷村文化節”上,一個“眷村文化、文物特展”裏的展品是:廚房用品、老式唱機、鳳飛飛的黑膠木唱片以及從大陸帶來的旗袍和發黃照片。

  她一直唱到最後。去年,她舉行全臺巡迴演唱會,發現身體有問題,導致演唱會延期。當時公佈的原因,是“聲帶長繭”,但現在看來,“一直感冒、咳嗽未愈,人跟著消瘦”顯然不是簡單的症狀。為了表示歉意,她公佈了一段錄音,用沙啞的聲音解釋了延期的原因,最後還開玩笑説:“歌癮來了,就吹口哨吧。”

  現在,是時候用口哨吹一段《追夢人》了,儘管最適合她的紀念曲目應該是《奔向彩虹》和《一道彩虹》。(韓松落)

[責任編輯:郭慶娜]

相關內容

地方檯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

地方通訊員園地

聯繫我們

聯繫電話: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