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地方  >   新聞圖片

臺灣奇人工筆畫家張克齊 在大陸汲取“養料”

2014年08月04日 11:31:43  來源:中新網
字號:    

   圖為臺灣藝術大學畫係講師、臺灣工筆畫學會理事長張克齊。 作品“舞鶴”獲得北京中國工筆畫學會第一屆金文獎。韓勝寶 攝

  中新社臺北11月18日電 題: 臺灣奇人工筆畫家張克齊

  中新社記者 韓勝寶 陳立宇

  臺灣藝術大學畫係講師、臺灣工筆畫學會理事長張克齊,為島內少數長年堅持以工筆花鳥、走獸為創作道途的畫家。他數十次在海峽兩岸參加聯展,作品為許多國家和地區收藏家收藏。他的書櫃裏放的繪畫書籍大都是大陸出版的,畫室裏充滿了“中國風”。他大量臨摹中國古畫,許多作品在大陸汲取養料,承襲了中國書畫內涵。他注重中國畫風“以形寫神”的表現藝術,與動物相伴,與禽鳥為伍,與花卉成影,用心揣度,點滴畫成,把工筆和寫意融合得淋漓盡致,堪稱臺灣畫壇的奇人。

  會跳舞的丹頂鶴

  2009年金秋,張克齊到北京辦畫展,在他的作品中成隊起舞的丹頂鶴,十分逼真,令參觀畫展者感到驚訝,一位臺灣畫家怎麼會把丹頂鶴畫的如此傳神呢?原來張克齊在大陸第一次看到丹頂鶴很欣喜,因為臺灣沒有丹頂鶴。為了看會跳舞的丹頂鶴,他又千里迢迢來到黑龍江齊齊哈爾扎龍國家丹頂鶴保護區。

  潔白的仙鶴伴著春雪盡情地在藍天中舞動,成為北國雪後一道壯美的自然景觀。張克齊看了興奮不已,在那住了三天,每天細細觀察美麗的生靈翩翩跳舞,激發了創作的靈感。回到臺灣後,他工筆重彩,創造了一系列丹頂鶴工筆畫,這在臺灣畫家中是很少涉及的題材,引起臺灣畫壇轟動。作品“舞鶴”獲得北京中國工筆畫學會第一屆金文獎。

  會舔犢的母老虎

  工筆畫注重對實體的描繪,張克齊筆下正享“天倫之樂”的老虎是他的代表作。畫面中,一頭母虎坐臥於平岩上,舔舐跟前幼虎,另一隻身形更小的稚虎則緊隨一旁,將兇猛的老虎形象轉化為溫柔的畫面,令人倍感溫馨。“虎兒歡樂頌太平”富有情趣,“舔犢情深”體現了“虎毒不食子”的中國傳統文化;“虎虎生風”來自中國成語“虎嘯生風”。

  張克齊告訴記者, 他屬虎,對虎情有獨鍾。虎起源於中國,很早就與中國人建立起一種密切的生存關係,使得國人對老虎懷有一種崇拜的情結。於是,他畫了“步步五福”虎、“乳氣未脫雄風已現”的虎、“菩提樹下修行虎”、“一團福氣”虎,畫出了活生生的中國虎文化現象。

  會折枝的牡丹花

  繪黑牡丹的畫家不多,張克齊是一個,他細心專研元宋華作,融合北宋黃荃父子工筆畫法及徐熙一派沒骨畫法,結合自身對自然的領悟,以涓柔的線條、靈動的筆墨,繪紅牡丹、白牡丹、藍牡丹、紫牡丹,繪出“千嬌萬態破朝霞”意境。他之所以愛畫牡丹,因為牡丹是中國的國花,象徵富貴吉祥、和平幸福。為了畫牡丹,他多次去洛陽考察。

  張克齊的工筆花卉“國色天香”是一幅描繪牡丹的折枝花,原形的圖面形式,是以類似圖扇面畫出優雅華貴的紫牡丹,其無論畫法或上色都非常乾淨利落,花朵枝葉也都展現出俏麗的形態。他所繪之牡丹花還以中國古錢紋飾襯托,將牡丹這一“花中之王”所表達的花開富貴、吉祥如意作了詮釋。(完)

[責任編輯:楊笑]

相關內容

地方檯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

地方通訊員園地

聯繫我們

聯繫電話: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