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地方  >   新聞圖片

兩岸中學生秦嶺深處與大熊貓“親密接觸”

2014年08月04日 11:33:56  來源:中新社
字號:    

  8月1日,“2011兩岸中學生自然探索夏令營”的35名營員來到位於秦嶺深處的陜西省佛坪縣,近距離與大熊貓“親密接觸”。圖為營員們參觀有記載以來世界上第一隻棕白相間的大熊貓“丹丹”的標本。張一辰 攝

  中新社佛坪8月1日電 (張一辰 冽瑋)8月1日,“2011兩岸中學生自然探索夏令營”的35名營員來到位於秦嶺深處的陜西省佛坪縣,近距離與大熊貓“親密接觸”。該活動由臺中自然科學博物館聯手北京自然博物館舉辦,始於2005年。旨在讓兩岸學子領略不同的人文地理風光,探索大自然奧秘。 
  佛坪縣位於秦嶺南坡,1978年中國政府在當地建立了大熊貓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這是一個以保護大熊貓及其棲息地為主的森林自然保護區,總面積約為35000公頃。經過30多年的精心管護,保護區野生大熊貓數量呈逐年上升趨勢,目前保有數量為110—130隻,保護區內平均3平方公里存有1隻大熊貓,自然分佈密度和野外可遇見率均居中國之首。
  在秦嶺大熊貓野化培訓基地,兩隻4歲的大熊貓“阿寶”、“大寶”悠閒地食竹嬉戲,身邊翠竹掩映、林木深幽、山泉碧澈、洞穴舒適。據佛坪自然保護區管理局保護科長黨高弟介紹,秦嶺的大熊貓比四川臥龍的大熊貓從“面相”上看更像“貓”,也更為“憨態可掬”。這兩隻大熊貓是巡護人員2007年至2008年之間在野外發現的“傷病員”,一雄一雌,經過搶救,恢復良好。
  來自臺灣彰化的初二學生林益帆稱,雖然在臺北木柵動物園看過大熊貓“團團”和“圓圓”,但在野外近距離觀察大熊貓還是第一次,發現它們的食量很大。
  此外,營員們還參觀了佛坪自然探索博物館。據了解,有記載以來世界上第一隻棕白相間的大熊貓1985年在佛坪自然保護區被發現,當時它身患重病,經搶救治療後成活,取名“丹丹”,2000年以29歲的“高齡”病逝。目前,“丹丹”的標本存于佛坪自然探索博物館。
  帶隊老師鄭鈺表示,本次為期10天的自然探索夏令營,臺灣學生19人,大陸學生16人。在陜期間的探索內容主要有佛坪自然保護區、牛背梁森林公園等。(完)

[責任編輯:楊笑]

相關內容

地方檯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

地方通訊員園地

聯繫我們

聯繫電話: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