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地方  >   新聞圖片

臺灣相聲充滿現代感的喜劇

2014年08月04日 11:34:23  來源:人民網
字號:    

                 圖為屈中恒和馮翊綱(右)

  相聲藝術有包容

  7月17日起,臺灣名導賴聲川的新作《那一夜,在旅途中説相聲》將陸續在武漢、上海等大陸城市上演。一票難求,未演先紅,這部臺灣相聲劇引起了輿論的廣泛關注。

  “徐志摩人間四月天旅行套餐”、“哈利波特精緻八日遊”、“藍色生死戀體驗之旅”、“達芬奇密碼揭秘十日團”……《那一夜,在旅途中説相聲》中,主演細數一系列令人啼笑皆非的旅行社路線名目,讓現場觀眾開心大笑。

  “馮翊綱演的是一個到哪兒都要享受六星級待遇的遊客。屈中恒演一位以迷路為目的的背包客,他們兩個人被困在南太平洋的小島上,聊了一夜,説相聲,説人生旅途。”賴聲川説。

  本劇是賴聲川“相聲系列話劇”的第七部作品。賴聲川這樣解釋“相聲劇”:“它是相聲,也是劇。它的形式是‘劇’,內容和創作元素是‘相聲’。”

  有人説,臺灣相聲是個異數,一個脫離傳統的重生相聲。賴聲川表示:“我始終相信相聲藝術的包容力。相聲是我們民族幾乎唯一的純粹戲劇藝術形式,我們幾千年發展下來就只有這麼一種藝術形式是純喜劇的,它應該隨著時代的變化而不斷修正自己。我覺得可以把它的表演形式、它的定義拓寬。”

  “在臺灣,對於相聲有比較廣闊的見解。相聲是眾多戲劇形態的一種,是非常有現代感的荒謬喜劇,而不是單純的曲藝表演。” 該劇主演之一、臺灣“相聲瓦舍”創始人馮翊綱説。

  大膽創新闖大陸

  1949年後,很多到臺灣的外省青年,經常聚到茶社書場聊天。其中有一些有演繹才華的人開始組織演出活動,他們中以魏龍豪和吳兆南最為出眾,兩人都是北京人,表演的都是北京的相聲段子。上世紀50年代後,魏龍豪和吳兆南已經成為臺灣相聲界代表性人物。1967年,他們第一次出版唱片,包括《滿漢全席》、《捉放曹》、《歪批三國》等,因為輕鬆幽默的談吐方式,使得這些段子迅速傳播。

  在他們的影響下,臺灣的相聲社團如“相聲瓦舍”等在延續相聲藝術中“薪火相傳”,頗具影響。“相聲瓦舍”每年有一百多場演出,推出的《戰國廁》、《鄧力軍》、《東廠僅一位》、《狀元模擬考》等作品還被編入臺灣中學人文課程輔助教材。“很多人看到這個名字會誤以為我們是一個專業的相聲藝術表演團體,事實上我們是個不折不扣的戲劇表演團隊。” 馮翊綱説。

  當然,“相聲瓦舍”的作品受大陸傳統相聲影響頗深,馮翊綱還拜大陸相聲大師常寶華為師。今年12月,馮翊綱將帶領“相聲瓦舍”來大陸巡演深受青年觀眾喜愛的舊作《東廠僅一位》。“相聲表現了充滿智慧的、漂亮優雅的中文。”馮翊綱笑著説。

  紮根傳承有特色

  “孔夫子是最成功的補習班教師”,“墨子組織了一支維和部隊”……連珠妙語,寓莊于諧。

  雖然不斷創新,但臺灣相聲骨子裏對相聲傳統有一種膜拜。

  “您是哪的人啊?”

  “小地方,北平,現在又叫北京!”

  “您蒙我?”

  “説相聲的都是北平人,我也想是北平人。”

  這樣類似的情節始終在臺灣相聲藝人的血液中流淌著,直到兩岸關係緩和後,臺灣相聲藝人開始到大陸認師歸宗。當然,臺灣的相聲在不斷創新中也有了自己的特色。

  比如,有人稱,臺灣的相聲是學術化的相聲,因為臺灣相聲人的文化水準可謂高水準,大學講師身份的相聲表演人不在少數;再比如,臺灣相聲的舞臺劇特色:臺灣相聲總帶著島內最流行的話劇元素。如有拯救臺灣相聲之稱得“暗戀桃花源”就是一個典型的相聲舞臺劇。這樣的相聲突破了站著説的古板模式。

  在臺灣,前有魏龍豪、吳兆南使相聲在臺灣紮根生長、開花結果,後有賴聲川、馮翊綱、宋少卿等人將相聲發揚創新,他們都在為臺灣相聲做著努力。

[責任編輯:楊雨藤]

相關內容

地方檯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

地方通訊員園地

聯繫我們

聯繫電話: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