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地方  >   新聞圖片

兩岸媒體豫西行

2014年08月04日 11:48:20  來源:
字號:    

 

在豫聯合採訪的兩岸媒體20余人來到鄭(州)西(安)高鐵三門峽段施工現場。(鐘寶華 攝)

 

  台灣網4月1日三門峽消息  這裡不僅很歷史,也很現代。昨天,“感知今日中原”的兩岸媒體20余人來到豫西三門峽市,探訪函谷關和虢國博物館,直擊鄭(州)西(安)高鐵施工現場,感悟豫西的悠遠歷史,觸摸這裡的時代脈搏。

  三門峽市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境內有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遺址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處,而其中的函谷關,是古代西去長安、東達洛陽的通衢咽喉,是千百年烽煙際會、兵家必爭的戰略要塞,也是中原文化和秦晉文化的交匯之地,道家文化的發祥地。

  當地講解員説,道家鼻祖老子就在此地太初宮完成道家學派開山巨著《道德經》,老子備受海內外同胞敬仰,經常會有臺灣同胞到此祭拜追思。

 

  站在巍巍函谷關下,臺灣青年時報的謝新鈕老先生表示“真的很震撼”。他説,歷史能教人思考,並感悟當下人生。

  看完地上古跡,再領略地下文明。

  位於三門峽市區北部的虢國墓地是我國迄今為止發現的唯一一處規模宏大、等級齊全、排列有序、保存完好的西周、春秋時期大型邦國公墓,總面積32.45萬平方米,1956年發覺至今,探明各類遺址800余處,出土文物近3萬件。在虢國墓地遺址上建立的虢國博物館則是一座遺址性專題博物館。

  這一頁西周、春秋的璀璨歷史,深深吸引了兩岸媒體,臺灣新聞網社長李銀滄説,這是他第一次見到在遺址上就地修建如此大規模的博物館,不僅領略到了中華悠遠的歷史文明,也感受到當地民眾對歷史的尊重和傳承。

  位在豫西的三門峽,不僅曾經很歷史,如今也正很現代,除萬里黃河第一壩——三門峽水利樞紐工程之外,目前正在修建鄭(州)西(安)高鐵更是全新的代表。

  鄭西高鐵是連接鄭州至西安的鐵路客運專線,全程458公里,河南省境內318公里,三門峽境內即有154公里。項目建成通車後最高時速為350里/小時,將極大縮短西部地區、川渝地區域中東部地區的時空距離。

  目前,三門峽段路基土石開方、橋梁樁基、架梁、隧道開挖等主要工程已全部完工,5月3日將開始鐵軌鋪設。

  直擊三門峽段的鄭西高鐵施工現場,看著綿延遠去的高鐵線,兩岸記者無不為之讚嘆,紛紛表示,不僅在豫西領略到幾千年古老的歷史和文化,更觸摸到中原古地正煥發出的勃勃生機。(記者 鐘寶華)

 

 

 

兩岸媒體記者在參訪函谷關太初宮,老子曾在此著《道德經》。(鐘寶華 攝)

 

 

兩岸媒體記者探訪虢國博物館。(鐘寶華 攝)

 

 

[責任編輯:鐘寶華]

相關內容

地方檯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

地方通訊員園地

聯繫我們

聯繫電話: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