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中國臺灣網  >   地方  >   新聞排行  >   最新一期

雲南旅遊“零負團費”咋成了打不死的“小強”?

2018年09月04日 16:08:11  來源:工人日報
字號:    

  近日,一個題為“不滿意遊客消費低,雲南一導遊大發雷霆,大罵遊客的道德、良心在哪里”的視頻在網上被瘋傳,又一次引發了公眾對“零負團費”的關注。5月中旬以來,《工人日報》記者連日採訪發現,在不成熟的旅遊市場中,一些旅行社、導遊與遊客卷入了一場以購物為載體的“惡性循環”。

  昆明作為雲南旅遊的集散地,一組數據足以反映出雲南旅遊市場的現狀。昆明市數字旅遊平臺數據顯示,2014年投訴的重點依然集中在旅行社、導遊、購物店,在對旅行社和導遊的投訴中,由購物引起的投訴仍佔較大比例。問題包括導遊服務不規范、語言挖苦諷刺、擅自改變行程、延長購物時間、欺騙脅迫購物、價格虛高、以次充好等,而這些問題都與“零負團費”密切相關。

  購買力越強的客人,旅行社給的報價越低

  近年來,雲南旅遊規模日漸擴大,旅遊人數逐年攀升,2014年全省累計接待海內外旅遊者超過2.8億人次。由于旅遊市場競爭激烈,產品同質化嚴重,雲南旅行社幾乎都選擇降價,以競爭攬客。

  以成本價約1600元的“昆明-大理-麗江”路線為例,如果是一單來自北京的旅遊團隊(行業內對全國各地的遊客有等級劃分,北京、東北等地遊客被劃分在購物能力強的第一檔),有雲南地接社不但不收團費,還會倒給組團社2000元。

  “你的身份證是外地的嗎?哪兒人,多少歲,什麼職業?”5月10日,昆明某旅行社一門店的工作人員詳細詢問著一位進店咨詢顧客的信息。得知客人只有3天時間,工作人員推薦了588元的大理、麗江三日遊。

  “每天要進2個購物店,但是可以不買東西。現在去不用擔心導遊說話難聽,因為正在風頭上。”工作人員解釋。

  據介紹,“零負團費”的運作模式有一套“標準”的操作流程。遊客報團時,旅行社會按照遊客的來源地、職業、年齡,給出不同的價格,被認為購買力最強的客人,給的報價最低。

  雲南資深導遊吳鵬玲2004年入行至今,已涉足這個行業的所有環節。她透露:“經過精準測算,按照區域購買力,全國旅遊市場都有準確的排名。內蒙古人最能花錢,其次是天津、北京遊客,五六年前就是這樣。”

  據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說,2014年5月1日《雲南省旅遊條例》實施,在最初的幾個月里,一些旅行社推出了不進店消費、無自費項目的品質遊,但由于旅遊市場激烈的低價競爭,這類純玩團叫好不叫座。目前,雲南旅遊市場幾乎見不到這樣的純玩團。

  合同只說要進店,並沒規定一定要買

  雖然不讚同“零負團費”,但業內人士普遍清楚,目前市場上高達90%的團都在低于成本運作,但最後賺的並不少。不少旅行社甚至熱衷于做“零負團費”,因為購物店給了朦朧的利潤空間。

  “惡性競爭中,導遊的生存空間被擠壓殆盡,只能以購物作為救命稻草,搞賭博式帶團。”吳鵬玲表示,“零負團費”矛盾的衝突點通常就爆發在“合同只說要進店,並沒規定一定要買”上。

  西南林業大學副教授、律師李春光認為,這樣的合同實際上侵害了消費者的選擇權,且具有誤導性,有可能以合法的外衣,做非法的事情,要遊客接受不想要的商品和服務。但在實際操作中,負責攬客的人會告訴遊客:“不購物導遊可能說話難聽,你不理就是了。如果問題嚴重,可用相關法律為自己維權。”因而吸引著一批貪圖便宜的人來雲南旅遊,這無疑給旅遊市場埋下了隱患。

  遊客僅承認自己所簽的合同,導遊又希望挽回成本,導遊與遊客的衝突,就是導遊“不服輸”的結果。處理過無數起旅遊投訴的吳鵬玲說,這是典型的“信息不對稱型投訴”,導遊理所當然地認為,自己知道的內容,遊客也應該明白。

  遊客不只是受害者,某種意義上也是施害者

  “零負團費”雖招來不少詬病,但它在市場中依舊頑固地扎根、生長。

  有業內人士指出,目前雲南的旅遊市場處于無序競爭的狀態,產品同質化嚴重,品牌不突出,這導致價格成為遊客在選擇旅遊產品時唯一的衡量指標。“同樣的線路,同樣的內容,遊客沒法區分各家旅行社的差異,只能看價格作出選擇。”

  “事實上,當下不合理低價遊泛濫,遊客並不只是受害者,在某種意義上也是施害者。”雲南大學人文學院客座教授洪天福說,有需求才有市場,一些旅行社恰恰是利用了遊客貪圖便宜的心理,低價攬客,然後通過欺騙、強制遊客購物等手段非法獲利。諸如雲南10天880元的報價,明顯低得離譜,甚至都不夠來回的機票錢。然而,明擺著是陷阱,可就是有遊客願意往里面跳,到頭來因為貪小便宜吃了大虧。零團費、負團費等旅遊亂象之所以屢禁不止,跟一些遊客缺乏自我保護意識,輕易選擇廉價低質的旅遊產品不無關聯。

  此前,國家旅遊局發布提示:包括旅遊者在內,非法“不合理低價遊”的買賣雙方均須承擔法律責任。國家旅遊局解釋說,遊客要堅決抵制“不合理低價遊”,不得與經營者簽訂虛假合同。與經營者簽訂虛假合同,一方面需要承擔法律責任;另一方面,一旦被查獲,不僅不能獲得賠償,還將受到處理。

  “一個巴掌拍不響”,從管理約束遊客的角度來看,對不合理低價遊展開打擊整治工作,相當于找準了不合理低價遊成交的“另一個巴掌”,遏制住了遊客們的不理性參與欲望,使其無法與不法經營者一拍即合。

[責任編輯:李瑞艷]

相關內容

地方臺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

地方通訊員園地

聯係我們

聯係電話: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