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度小月”擔仔面、阿里山土窯雞、士林烤肉串……海峽論壇期間,在兩岸特色廟會上,跨海而來的原汁原味的臺灣地道美食,吸引了許多民眾前來品嘗。
“來一碗嘗嘗看,20元一碗,味道讚哦!”臺南“度小月”擔仔面的“主廚”張簡仕民穿上圍裙賣力吆喝著,不一會兒攤位前就圍滿了人,讓首次來廈門參展的這位臺灣青年及其夥伴們喜出望外,更有些措手不及。
年僅37歲的張簡仕民是“度小月”擔仔面工藝的第四代傳承人。第一次來廈門,張簡仕民覺得這裡的環境、秩序和發展都“遠比想像中要好”。“如果這次試水情況不錯,未來或許會考慮來廈門布點。”張簡仕民説。
有同樣感慨的,還有吳順良。這是他第二次參加兩岸特色廟會了。去年第一次參加廟會的盛況,他至今記憶猶新:“連續5天,每天賣1000多根香腸。”
今年,吳順良特地帶上兒子吳緯綸,想讓他尋找進駐大陸的商機。大陸同胞的熱情和消費能力,讓1976年出生的吳緯綸大開眼界。他説,兩岸同胞都是中國人,兩岸青年應當加強交流,希望以後有更多的機會來大陸,參加交流活動。
林澤貴林世雄 林曉蕾
[責任編輯:趙苗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