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地方  >   文化交流與合作

廟宇木雕:一刀一錘間刻出兩岸情

2016年06月03日 08:43:45  來源:福建日報
字號:    

  鄭銀聘(左)在傳授徒弟雕刻技藝。 本報記者 劉深魁攝

  作為省級非遺絕技,“潘山廟宇木雕”工藝考究,微至毫發,尤以佛、菩薩、龍柱、藻井等廟宇作品引人注目。近年來,這門傳承數百年的老祖宗的手藝,穿越海峽、走進臺灣,深受島內建築市場的青睞。

  傳統工藝入寶島

  “我剛從臺灣回來,這次又接了一個3000萬元的大單!”今年59歲的鄭銀聘是晉江市潘山村廟宇木雕代表性傳承人,他的作品在臺灣每個縣市都能找到。

  晉江市潘山村,是福建有名的“木雕之鄉”。鄭銀聘自小酷愛雕刻,從14歲起就跟著民間雕刻大師柯賢成、柯賢興學木雕,習得立體雕、鏤空雕、浮雕等技法。此後,他一直與木雕相伴,還創辦了晉江藝達木雕美術有限公司,不斷創新雕刻技藝,尤其是廟宇、人物與花鳥的雕刻手法逼真、細膩,令人嘆為觀止。

  “在臺灣,使用我們木雕産品的廟宇有300多座,他們評價藝達木雕最有傳統廟宇建築風格,所以把我們認定為首選廠家。”鄭銀聘告訴記者,他與臺灣廟宇的“法緣”,始於上世紀80年代。1984年的一天,時任臺灣學甲慈濟宮董事長周大圍回龍海白礁慈濟宮進香謁祖,聽聞鄭銀聘的廟宇木雕技藝十分了得,便專程來到晉江。周大圍委託鄭銀聘製作四尊保生大帝神像,帶回臺灣奉祀。果然,鄭銀聘沒有讓周大圍失望。四尊神像造型美觀、做工精緻,自入駐學甲慈濟宮後,贏得了島內信眾的交口稱讚。

  “之後,來自臺灣的訂單越來越多,在一次次交流、磨合中,我對臺灣廟宇的風格越來越了解。我們還多次與臺灣業界的專家溝通交流,不斷創新技藝,以跟上臺灣市場的變化。”鄭銀聘説。

  廟墻外的故事

  在鄭銀聘的工作室,挂著一張醒目的臺灣地區地圖。與傳統的地圖不同的是,這張地圖上密密麻麻地標注著臺灣各縣市的寺廟名,從北到南,代表性宮廟一應俱全。

  “這幅圖叫‘藝達木雕臺灣廟宇作品圖’,畫的就是我和臺灣廟宇的牽連和淵源。”鄭銀聘告訴記者,上面的每一間寺廟,都有藝達木雕的傑作,傾注了他全部的心血和汗水。他説:“殿堂裏是我的木雕作品,廟墻外是我和臺灣朋友的故事。”

  高雄八正堂,是鄭銀聘投入精力最多的臺灣寺廟之一,雙方的合作關係一直維繫了10多年。2005年,高雄八正堂主委吳師傅找到鄭銀聘,彼時八正堂正值重建期,打算營建一座倣古木結構寺廟,迫切需要一位技術過硬的木雕大師來操刀。最後,對方選定了鄭銀聘,並訂下2000萬元的木雕一期訂單,工期5年。

  按照訂單要求,鄭銀聘提前完成了所有廟宇構件的製作,材料被運到臺灣組裝。不久,一座造型精美的二層木構寺廟出爐了。置身於高雄八正堂,無論是繁複華麗的藻井、鬥拱、龍鳳柱,還是梁枋間活靈活現的獅獸、人物、花鳥等飾件,抑或工藝細膩考究的佛像、神龕、門神等,都獲得了認可。隨後兩期工程,對方都指定鄭銀聘負責。

  鄭銀聘從事臺灣寺廟建築雕刻已有幾十年,曾先後多次與臺灣知名雕刻工藝師蔡遠聲和林滄洲、古建建築師莊敏信、設計師黃錦樹等人合作交流,不但收穫了豐富的廟宇雕刻經驗,也與他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每次到臺灣,都有臺灣朋友跟我説,‘誰都比不上你,我們認識的只是臺灣的一個角落,你認識的是整個臺灣’。”由於鄭銀聘承建的廟宇建築及木雕作品遍佈全臺灣,許多人從客戶變成朋友,越走越近、越來越親。

  期待攜手傳承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是潘山村木雕行業的鼎盛時期,幾乎人人都會用雕刻刀,從事木雕工藝的人覆蓋了半個村。時至今日,潘山木雕逐漸出現技術人員流失、人才難以為繼的問題。

  “木雕技藝需要長年累月的積累與練習,現在的年輕人很少有能靜下心來鑽研的。即使有學成的,之後也因為種種原因轉行了。”鄭銀聘説,雖然如此,他還是帶了十幾個徒弟,都學得不錯。此外,他還經常邀請民間工藝名人前來講課、培訓,以期培養出更多木雕人才。

  近年來,兩岸民俗及宗教交流活動日漸增多,這讓老鄭萌生了“集合兩岸力量,做好非遺傳承工程”的念頭。

  “現在我們是兩條腿走路,一方面向臺灣市場學習創新經驗,把産業化做好。另一方面,我自己是傳承人,要多做精品、藝術品,把潘山木雕的技藝傳承好、創新好。”這兩年,在臺灣朋友的幫助下,鄭銀聘整理出晉江與臺灣廟宇建築、木雕文化的相關資料,收集流散在兩岸的古代木雕文物和現代木雕作品,希望集結成文本,擔起傳承人的責任。

  同時,鄭銀聘希望能與臺灣的工藝美術院校、設計師合作,引進時尚的設計,讓木雕形象多樣化。“給木雕插上文創的翅膀,可以讓作品更有活力。”如今,鄭銀聘嘗試把一些木雕做成紀念品或工藝品,推向旅遊市場。

  此外,鄭銀聘打算和臺灣朋友合作成立一個兩岸木雕藝術園,計劃通過實物、文字圖片和現代電子設備,宣傳、展示和傳承兩岸廟宇木雕文化。“廟宇木雕不僅僅是一門民間雕刻藝術,也是維繫兩岸民間文化交流的一個重要載體。希望兩岸有更多的年輕人參與進來,在傳承的道路上攜手努力,使木雕這項古老工藝再綻光芒。”鄭銀聘説。

[責任編輯:趙苗青]

地方檯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

地方通訊員園地

聯繫我們

聯繫電話: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