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地方  >   文化交流與合作

大陸人看臺灣:義工文化凸顯處處用心的臺灣

2016年03月18日 11:00:31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資料圖:兩岸慈善攜手,廈門重腳疾女孩“站”起來。臺灣慈濟志工到女孩家裏了解情況,當時她只能“貼地行走”。(慈濟供圖)

  中新網3月18日電 臺灣《旺報》18日刊發一名大陸學生的文章稱,一直以來,其對臺灣都有著期待和擔憂。期待是因為臺灣的美食美景早有聽説,擔憂是因為不知道兩岸青年的交流會不會有不順暢的時候。但是,真正到了臺灣之後,發現期待是保守的,擔憂是多餘的。

  文章摘編如下:

  來到臺灣,我感受到了很強的親切感,我和小夥伴們間的交流也是零障礙。八天七夜的交流活動中,我腳踩臺灣的土地,眼觀臺灣的事物,我感受到了比網路和書籍上描述的更加真切,更加“用心”的臺灣。

  環保意識格外強烈

  大家都知道臺灣的夜市很有名。在這次八天七夜的體驗營活動當中,很幸運能有三個晚上可以好好逛臺灣的夜市。跟著臺灣小夥伴們,在各大夜市享用了很多著名的小吃。一路上,我們很多時候都是每個人各買一種,然後大家分享著吃。跟其他幾個同伴們分享自己買的食物,讓本身就很美味的食物更加可口。

  不管是去到著名景點如南投日月潭,淡水漁人碼頭,還是走在普通的大街小巷上,都可以看到很乾淨整潔的地面衛生環境。不僅如此,還可以隨處看到一些特別暖心的小標語、小叮嚀,這也讓我感受到在這美麗環境背後,臺灣社會強烈的環保意識。

  同樣是垃圾分類,在大陸,一般的分類分為四種:可回收垃圾,廚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但在臺灣,我們很驚訝地看到垃圾可以如此細緻分類:“瓶瓶罐罐紙電1357”(環保十字口訣)。特別在慈濟志願者的説明之下,我們知道環保志願者通過回收寶特瓶,抽絲製成紗、毛毯和衣物,用實際過程讓我看到了資源回收帶來的強大效益。

  還記得當我知道廣州第一家不打烊書店的靈感,其實是來自於臺灣的誠品書店時,我就告訴自己,來臺灣後一定要去誠品書店朝聖一番。終於到了誠品之後,果真有種很親切的感覺。在這裡,我也看到了許多精緻的臺灣小對象。不管是去逛夜市還是參訪義工機構,一路上我們都能看到很多精緻的文創産品,而且內容大多很深刻地反映臺灣本土文化,起了很好的宣傳推廣作用。

  很多臺灣年輕人每到一處地方,一看到有可以蓋章的地方就會立馬停下來,然後拿出自己的小手冊來蓋章。就連地鐵站裏面也可以蓋章,不同的站有不同的特色章。 我後來也按捺不住,一見到可以蓋章的地方,就拿起了自己剛買的明信片來蓋章留念。

  蓋章帶來的效應確實很大,一方面美麗的刻章可以讓人記住自己所經歷過的東西,另一方面還可以跟其他人分享自己的特別經歷。我想,這樣的一些用心留意生活的細節,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臺灣社會的“小確幸”,那並非安逸,而是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追求。

  仔細留意生活細節

  搭地鐵時一個小夥伴突然想來一顆口香糖,經臺灣小夥伴提醒才知道,搭乘地鐵時,不僅不準飲食,就連口香糖也不準吃,這些都還是有明文規定的。仔細一想,這個規定也是有其合理性存在,要是不小心打翻弄倒、污染環境,清理起來確實麻煩。臺北的地鐵站整潔明亮的程度令人羨慕,這與民眾自覺遵守規定有很大關係。

  在臺灣騎摩托,一定要戴安全帽,雖然有些麻煩,但實際上卻能夠有效避免許多不幸事故的發生,減少交通意外發生時對自身及他人所帶來的傷害。這些看似細微卻嚴格的種種規定,乍看有點沒有必要,其實反倒顯示出了臺灣社會的處處用心,對文明公民素質培養的高度重視,以及對民眾生命健康的認真看待。

  民眾自覺認真看待

  在我還沒到臺灣時,一個臺灣的小夥伴就經常跟我説起臺灣的天氣情況,多次友善地問我對臺灣有什麼想了解的地方,從而讓我能夠先行對這塊未知土地有更好的熟悉。我們分處兩岸,在還沒見面時就能聊得如此投緣,我感到十分地開心。而到了臺灣,你依舊處處可以感受到臺灣人的“用心”。

  説話很有禮貌、十分體貼,很懂得感恩,這三點是我和臺灣同學相處的短短幾天裏,他們給我留下較深的印象。每天早上起床,我們都能聽到來自臺灣的小夥伴們的早安問候。每一次聽講座時,來分享的講者也都會先跟我們問候道好。這些看似儀式性的話語,似乎成為了他們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可能對他們來説已經習慣了,但是對我們來説,卻是莫名溫馨。

  每次白天行程結束,小組開始自由活動時,臺灣的小夥伴們都會很用心地帶我們去當地有名的一些地方。我清晰記得在臺南,組長帶我們去了臺灣第一家百貨大樓。在那裏,我們被很多歷史與現代氣息相結合的景象所吸引,感到意猶未盡,直到快要打烊的時候才離開。

  盼能圓一個臺灣夢

  此次八天七夜的臺灣義工之旅,讓我稍微認識了臺灣的一小部分。我發現我開始喜歡上了臺灣,喜歡上了臺灣人,而這種情感在我離開臺灣後越發真切和強烈。期待日後能夠有機會到臺灣來交換,期待在自己的年輕時光能夠有機會環島騎行一次,能夠更加真切地體驗臺灣的風土人情,圓自己的臺灣夢!(連淦賢/廣州暨南大學學生)

[責任編輯:李瑞艷]

地方檯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

地方通訊員園地

聯繫我們

聯繫電話: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