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地方  >   文化交流與合作

《暗戀桃花源》隨時代變化——專訪台灣戲劇導演賴聲川

2016年03月15日 13:21:37  來源:新華社
字號:    

  新華社廣州3月15日電(記者陳寂)30年來,臺灣戲劇導演賴聲川數百次地看過不同演員演出自己的話劇作品《暗戀桃花源》,但每次再看,他仍然會笑,會難過。他常常感覺,不是他寫下作品,而是時代編出了一個“不合文法、不合道理,但合乎人心”的經典話劇。

  這部古今悲喜交錯的舞臺劇中劇,自誕生以來先後復排、重排多個版本。金士傑、林青霞、李立群、黃磊、袁泉、何炅等兩岸演員,接力般相繼演出,成為兩岸共用的一個重要文化記憶。據不完全統計,大陸院校排演該劇版本已超千個。

  本月,賴聲川位於上海的“上劇場”正以“暗戀月”為名,上演3個版本的《暗戀桃花源》,作為該劇首演30週年紀念。14日他抽身至廣州參加“賴聲川2016廣州戲劇季”開幕式時,接受了記者專訪。

  1986年,《暗戀桃花源》在臺北首演。有一晚演出,劇場外下著雨,劇場內第一幕起,女主人公雲之凡第一句話説道:“好安靜呀!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安靜的上海!”這個時候,舞臺前面滴滴答答地在漏水。

  回顧臺灣現代劇場文化初形成的年代,賴聲川還清晰地記得破舊的劇場、捉襟見肘的行業環境與尚在“萌芽”的觀眾群體。1985至1987年,他創建的“表演工作坊”推出《那一夜我們説相聲》《暗戀桃花源》等,連續大獲成功,開創了臺灣戲劇的新時代。

  《暗戀桃花源》去年在美國“俄勒岡莎士比亞戲劇節”上首登美國主流舞臺,演出80場,觀眾大多是本地人。“第一場演出,來了200多個初中生,很多是沒有進過劇場的,開始嘰嘰喳喳,看著戲就慢慢沉默了。”賴聲川説,隨著劇情,這些孩子一會兒驚呼,一會兒嘆息。

  類似的反饋,也來自中國二三線城市年輕觀眾。賴聲川去年帶著話劇《十三角關係》在大陸巡演,首演放在他的祖籍地江西會昌,巡演城市名單中還有濰坊、煙臺和張家港這樣的中小城市。

  “這是我去年做的最開心的事情之一。去了才知道,當地年輕觀眾對於高水準的文化演出充滿渴望。”他説。

  賴聲川今年還要把由全國選秀招募演員演出“青春版”《暗戀桃花源》帶去會昌演出,讓帶演出“回故鄉”成為一年一次的慣例。此外,隨著“上劇場”這個“專屬劇場”于去年年底開張,賴聲川對大陸也有了更多歸屬感。

  “這個劇場是我親手設計的,專為話劇而設,我讓每個座位都能沒有障礙地看到舞臺,有一個很好的視線。”他覺得,21世紀的劇場,應該是和生活“打在一起”的,“商場裏的劇場”即為一個新的嘗試,力圖改變傳統劇場高高在上殿堂式的感覺。

  “我希望這個劇場不僅是給我自己,而是開放給別的藝術家,作為理想的戲劇場所。”賴聲川説,而“表演工作坊”首要的重點是戲劇內容,如果沒有好戲,再多劇場都沒有用。

[責任編輯:李瑞艷]

地方檯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

地方通訊員園地

聯繫我們

聯繫電話: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