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中國臺灣網  >   地方  >   文化交流與合作

高甲戲:“醜”態百出 紅遍兩岸

2015年12月29日 13:58:55  來源:東南網
字號:    

  文化名片

  高甲戲又名“戈甲戲”或“九角戲”,發祥地為福建泉州,最初源于明末清實初閩南農村流行的一種裝扮梁山英雄、表演武打技術的化裝遊行,是閩南諸劇種中傳播區域最廣、觀眾面最多的一個地方戲曲劇種。它的足跡曾遍布于泉州、廈門、漳州等閩南語係地區和臺灣省,還流傳到華僑居住的南洋一帶。高甲戲的演出劇目分為“大氣戲”“繡房戲”“醜旦戲”三大類,以武戲、醜旦戲和公案戲居多,生旦戲較少。2006年5月20日,高甲戲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專家點評

  吳晶晶(廈門金蓮升高甲劇團團長)

  高甲戲像海綿一樣,善于吸收、博採眾長,然後再融合發展,轉變成自己的東西,它具有集各方之所長于一身的優點。在高甲戲中,不管是醜角還是旦角,都有特定的一套表演程式,因此高甲戲的劇種特色很強烈,確實值得傳承和保護。期望臺灣有朝一日能恢復重建高甲戲,我們將全力以赴扶持和協助,讓高甲戲所具備的優良傳統繼續發揚傳承下去,進一步加強兩岸文化的交流與發展。

  智庫團隊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化研究中心閩南文化研究基地

  閩南師范大學閩南文化研究院

  廈門市閩南文化研究會

[責任編輯:李瑞艷]

地方臺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

地方通訊員園地

聯係我們

聯係電話: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