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地方  >   文化交流與合作

這些年,臺灣人追過的大陸劇

2015年12月09日 09:44:43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陸劇連連看,精彩不能停——古裝權謀劇《瑯琊榜》11月初登陸寶島電視臺,由《甄嬛傳》原班人馬帶來的《羋月傳》11月底又在大陸開播。臺灣觀眾用追劇熱情,點燃了“冬季裏的陸劇火”。

  以《我們臺灣這些年》系列書籍聞名大陸的臺灣作家廖信忠認為,這幾年大陸影響臺灣最深的事物是連續劇。《甄嬛傳》在大陸和臺灣同步播出時,很多大陸網民在論壇上跟臺灣網民熱烈討論,非常和諧。原來能把兩邊的人心拉近的事情,可以不涉及意識形態,而是一些最生活化的事情,讓大家産生了共鳴。

  政客到民眾 追劇十餘年

  內地人氣劇《瑯琊榜》在臺灣華視晚8點黃金檔首播,收穫一片叫好聲。隨著劇情層層推開,收視率也水漲船高。網友在社交網站刷屏,直呼“超好看”。臺灣綜藝名人小S也在微博坦言,“我迷上《瑯琊榜》了啦!”

  2012年《甄嬛傳》同樣在華視播出,並在當年回放4次,每次收視率都力壓群雄。有些電視臺還推出配音版本,讓皇上和後宮妃嬪以閩南話過招。臺灣女主播陶晶瑩屢屢高調自曝傾心果郡王,眾藝人在電視談話節目中言必稱“四郎”。直至今日,《甄嬛傳》、《步步驚心》、《大漢天子》等陸劇還不斷在島內重播。

  不只是普通民眾與綜藝界津津樂道,陸劇的魅力讓“政客也瘋狂”。國民黨主席朱立倫也是《甄嬛傳》的觀眾,“想了解為何這麼多人愛看?這也是了解時代的脈動。”而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最愛《水滸傳》,曾在與國民黨要員見面時,在政治問題之外大談觀劇心得。

  自比《大宅門》中白景琦的親民黨主席宋楚瑜更是陸劇鐵桿粉絲,並時常借用劇中臺詞或歌詞表明心志。比如公開表達對《宰相劉羅鍋》的欣賞,暗喻自己有劉羅鍋般“懲治貪腐”的決心,還以《雍正王朝》的情節教育部下要“以民為本”。

  十來年前,陸劇已在島內掀起收視狂潮,打響頭炮的是歷史劇和宮廷戲,比如《康熙大帝》、《三國演義》、《武則天》、《鐵齒銅牙紀曉嵐》等。《雍正王朝》在島內多家電視臺連續6次播出,收視率不降反升。大陸人去臺灣,最受當地歡迎的禮物便是陸劇的光碟。

  大陸劇受捧 臺劇又何在?

  據網易娛樂整理的收視數據,最受島內追捧的陸劇均為古裝劇,尤其是宮廷劇。近年來新編《三國》、《西遊》、《水滸》都深受臺灣人關注,與內地觀眾推崇“正統性”相比,臺灣觀眾更在意劇情本身是否“好看”。《步步驚心》、《甄嬛傳》等古裝穿越劇和宮鬥戲同樣深受喜愛。

  有分析指出,兩岸均有相同的歷史文化背景,無論是走歷史正劇范兒,還是走偶像戲説路線,內地古裝劇都能俘獲一批不同年齡層的島內粉絲。而內地現代時裝劇、家庭倫理劇等試水島內,影響卻有限,這主要是由於兩岸口音與文化背景存在差異,難獲島內民眾共鳴。

  陸劇多年佔據臺灣晚8點黃金檔,讓人不禁産生疑問:臺灣本地劇都去哪兒了?那些年我們一起看過的流星雨,昔日風光無限的臺劇,為何在兩岸熒屏上消失了蹤跡?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臺劇風華正茂,並於此後20餘年佔據大陸電視劇市場重要份額。脫胎于臺灣“言情教母”瓊瑤小説的電視劇紅遍大江南北,賺足了癡情男女的熱淚。其他類型的劇集也閃耀熒屏,《包青天》、《一代女皇武則天》、《星星知我心》……都是兩岸觀眾珍藏的光影回憶。再後來,青春偶像F4在新世紀打動無數少女芳心,阮經天、陳喬恩、鄭元暢、林依晨等人經常在熒屏相遇,談一場青澀酸甜的戀愛。

  上世紀90年代後期,製作更為精良的韓劇逐漸取代臺劇贏得大陸市場。隨著大陸經濟實力增強,電視劇的製作水準穩步提升,不僅較好地滿足了自身觀劇需求,還開始向臺灣輸出,並漸成氣象。

  人才雖外流 臺灣仍可為

  千禧年以來,受大陸崛起的電視劇勢頭吸引,大批臺灣資深編劇、演員赴大陸發展,島內市場嚴重萎縮,入不敷出。臺灣無線衛星電視臺節目部總監劉思銘認為,雖然“文化部”提供戲劇補助,但僅有少數能通過審查,金額也不夠高,吸引力有限。

  近年來陸劇中常見臺灣藝人的熟面孔,吳奇隆、林心如、陳喬恩、林依晨等人紛紛出走,在大陸名利雙收,再回銷臺灣。“臺灣偶像劇之母”柴智屏感嘆臺灣偶像劇生産鏈上人才大量流失,決定退出臺灣電視劇市場。

  臺媒總結過臺劇幾大劇情:跳樓、車禍、失火、選舉、發瘋、易容、失憶、身世之謎……以上情節在不同劇中排列組合,地球人都知道答案,只有當事人渾然不覺。謎底揭曉的時刻,主角內心崩潰性情大變,好人變壞,一切顛倒重演。

  除了劇情讓人詬病,故事套路陳舊,少數演員不斷在熒幕上輪轉,也難免導致審美疲勞。相比之下,陸劇壯觀的場景、恢弘的氣勢、紮實的劇本、考究的製作,自然令臺灣人眼前一亮。

  有臺灣電視臺主管指出,島內經濟低迷,電視圈不景氣直接影響廣告預算,導致廣告市場越來越小,而播放陸劇成本比韓劇還低,收視率還居高不下,何樂而不為?《甄嬛傳》在臺灣數輪熱播,民眾收看熱度不減,引進該劇的臺灣緯來電視臺從《甄嬛傳》中收穫近5000萬元新台幣廣告收益,較之成本,獲利近6倍。

  臺灣資深製作人焦志方以兩岸合作拍攝並大獲成功的《蘭陵王》為例説,“編劇都是臺灣人,所以臺灣當然有這樣的人才,只是看有沒有人登高一呼。如果有人願意找到資金,我相信這些人才收攏過來,臺灣一樣能做出好的古裝劇。”

[責任編輯:段雯婷]

地方檯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

地方通訊員園地

聯繫我們

聯繫電話: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