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地方  >   文化交流與合作

臺青年“北漂” 稱年輕人待在臺灣很可惜

2015年11月24日 08:52:11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北漂”臺灣青年Emily和朋友聚餐,隨手拍下北京的夜景。採訪時,她告訴<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 >中新網</a>記者:“北京是值得我興奮的城市,這裡每天都有新的變化。” 受訪者供圖)

  (“北漂”臺灣青年Emily和朋友聚餐,隨手拍下北京的夜景。採訪時,她告訴中新網記者:“北京是值得我興奮的城市,這裡每天都有新的變化。” 受訪者供圖)

  中新網11月21日電(朱念)在北京,每天都上演著各式各樣的悲歡離合,有人擠著進來,有人選擇逃離。中新網記者採訪了兩位“北漂”臺青年,看看他們怎麼説。

  88年出生的林方平畢業于臺灣政治大學,研究生學歷,“北漂”快2年了。問起是何時來京工作的,他記得非常清楚,2014年3月27號。

  那時的他,剛結束在北大當交換生的經歷,半年的學習生活讓他對大陸已有一定的熟悉。

  29歲的Emily來自臺灣桃園,同樣畢業于臺灣政治大學,2012年底開始“北漂”,和林方平不同的是,此前,她從未來過大陸。

  為何來大陸工作?

  ——“離鄉背井需要勇氣,我想試試看”

  “灰濛濛的”,談起對北京的第一印象,Emily如此形容。2012年12月29日,她第一次來到北京,那天很冷,下著大雪,還有霧霾。

  Emily本科學的新聞,畢業後在臺灣中天電視和臺視新聞工作了2年左右,之後赴英國讀研,學的是公關和品牌。

  在英國留學時,她時常跟大陸的同學交流,由此萌發了希望能到大陸看一下的念頭。

  “如果臺灣和大陸都有工作機會,我會優先考慮大陸。”畢業後,她同時在臺灣和大陸的招聘網站上投遞簡歷,在臺灣拿到一份offer之後,北京的一家臺資企業也向她拋來了橄欖枝。

  最終,Emily選擇了北京。同時,這家公司也給她提供了一項誘人的福利:一年4次回臺的機票。

  選擇“北漂”,林方平也受了周圍人的影響。在北大交換的日子,老師建議他留在大陸,這裡有大的市場、格局。

  “離鄉背井需要勇氣,我想試試看。”學經濟學的他,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北京的一傢俬募基金公司。

  “如果你是一個舞者,你是希望舞臺底下有20個觀眾還是200個?還是2000個?”林方平以這樣的比喻向記者説明離鄉背井的初衷。他説,在大陸,看到的東西多、平臺大、有更廣闊的發揮空間。以北京為例,2000多萬人口,消費者眾多,足以支援一個産業的發展。這點,是臺灣沒法比的。

[責任編輯:李瑞艷]

地方檯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

地方通訊員園地

聯繫我們

聯繫電話: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