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地方  >   文化交流與合作

社科院專家:中山先生是兩岸重要情感聯絡點

2015年11月09日 08:52:17  來源:京華時報
字號:    

  全國政協通過決定

  明年將隆重紀念 孫中山先生誕辰150週年

  據新華社電 政協第十二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昨天在京閉幕,會議通過了《關於舉辦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150週年活動的決定》。

  《決定》稱,2016年11月12日是偉大的民族英雄、偉大的愛國主義者、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孫中山先生誕辰150週年紀念日。為緬懷孫中山先生為民族獨立、社會進步、人民幸福所建立的歷史功勳,學習、繼承和發揚孫中山先生的愛國思想、革命意志和進取精神,鞏固和發展海內外中華兒女的大團結,鞏固和發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共同推進祖國和平統一大業,最大限度地把全民族的力量凝聚起來,致力於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二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決定屆時舉行隆重的紀念活動。

  □專家説法

  中山先生是兩岸重要情感聯絡點

  中國社會科學院兩岸關係研究專家褚靜濤昨晚在接受京華時報記者採訪時説,兩岸交流的一個務實選擇是擱置爭議,尋找共同點,而對中山先生的尊重,就是兩岸的一個重要共同點。褚靜濤説,通過紀念活動促進交流,兩岸可以找到更多的歷史聯絡點,也可以找到更多的共同情感。

  褚靜濤説,在臺灣,孫中山享有崇高威望,臺北建有專門紀念館,還有中山先生研究所,此前中小學設有三民主義課程,“不光是國民黨對中山先生十分尊敬,民進黨對中山先生也是很尊敬的。”

  褚靜濤説,大陸方面強調孫中山是偉大的民族英雄、偉大的愛國主義者、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新中國成立以來,大陸方面對中山先生的紀念活動一直未曾中斷,每年國慶節,中山先生的巨幅畫像都被豎立在天安門廣場中央,每年中山先生誕辰和逝世紀念日都會舉辦紀念活動,每十年還會舉辦高規格的紀念活動,完備的《孫中山全集》也早已在大陸出版。

  □鉤沉

  大陸逢“十”均有高規格紀念活動

  1986年,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的彭真在首都各界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120週年大會上發表講話。彭真説,孫中山是偉大的民族英雄,偉大的愛國主義者,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他為我們國家的獨立和民族的解放不屈不撓地奮鬥了一生。他的革命業績開創了中國歷史的一個新時代。中國共産黨人和中國各族人民始終對他懷著崇高的敬意和深切的懷念。

  彭真説:“建國三十多年來,我們每年都要紀念他,每年國慶節,都要把他的巨像豎立在天安門廣場中央。我們還出版了完備的《孫中山全集》。這都是為了使全國人民永遠不要忘記孫中山的偉大革命業績,永遠不要忘記孫中山的偉大革命思想。”

  1996年,全國政協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孫中山誕辰130週年紀念大會。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江澤民在會上發表了重要講話。江澤民在講話中説,孫中山先生是傑出的愛國主義者和民族英雄,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行者。他在我國各族人民和一切愛國人士中享有崇高的威望。

  江澤民指出,孫中山先生畢生為民族獨立、國家富強、民主自由、人民幸福而奮鬥。江澤民説,“今天,緬懷孫中山先生為中國民主革命事業所建立的歷史功勳,緬懷他為改造中國而鞠躬盡瘁的光輝一生,我們心中充滿著深深的崇敬之情。”

  2006年11月12日,在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140週年大會上,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的胡錦濤發表講話,胡錦濤説,孫中山先生産生於他那個特定的年代,又給了他那個特定的時代以深刻影響。

  胡錦濤説,從1894年創立興中會起,孫中山先生為了“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廈之將傾”,全身心地投入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統治的革命事業,奔走于海內外,聯合各方力量,建立革命團體,從事宣傳鼓動,發動武裝起義。孫中山先生提出民族、民權、民生的三民主義,高舉實現民族獨立自由和民主革命的旗幟,領導創立中國同盟會,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中國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在孫中山先生組織領導和他的革命精神感召下,1911年爆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統治,從而結束了在中國延續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為中國的進步打開了閘門,譜寫了古老中國發展進步的歷史新篇章。這是孫中山先生為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建立的最具歷史意義的偉大功勳。

  胡錦濤説,“中國共産黨人是孫中山先生革命事業最堅定的支援者、最親密的合作者、最忠實的繼承者。孫中山先生也始終把中國共産黨人當成自己的親密朋友。”

  國民黨高層來大陸必拜謁中山陵或衣冠冢

  對中山先生的緬懷和紀念,一直是兩岸交流的紐帶。國民黨高層領導人來大陸參訪必到南京中山陵或香山中山先生衣冠冢。

  今年5月4日,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前往香山公園碧雲寺拜謁孫中山衣冠冢。而在朱立倫此次拜謁香山碧雲寺中山先生衣冠冢之前,時任國民黨榮譽主席的連戰、吳伯雄也都曾到香山拜謁過,並且連戰、吳伯雄在去香山碧雲寺拜謁中山先生衣冠冢之前都曾去南京的中山陵祭拜。

  據了解,最早率團來大陸參訪並拜謁的國民黨高層領導人是江丙坤。2005年3月30日,時任國民黨副主席的江丙坤率領國民黨高層大陸參訪團來到南京中山陵謁陵;次日,江丙坤又率領參訪團來到北京香山碧雲寺中山先生衣冠冢拜謁。據了解,此次拜謁是國民黨首次以國民黨的名義委派代表團來此拜謁。

  2005年4月底,時任國民黨主席的連戰在首次率團訪問大陸時到南京拜謁了中山陵。據了解,這是自1949年以後中國國民黨主席首次親臨謁陵。2006年4月,時任國民黨榮譽主席的連戰在他第三次訪問大陸時,到香山碧雲寺拜謁中山先生衣冠冢。

  2008年5月,吳伯雄成為繼連戰後第二位訪問大陸的國民黨主席,此次參訪大陸,吳伯雄在南京拜謁了中山陵。2012年3月,時任國民黨榮譽主席的吳伯雄再次訪問大陸,並來到香山碧雲寺拜謁中山先生衣冠冢。

  為何國民黨高層領導人大陸參訪必到中山陵或者香山中山先生衣冠冢?中國社會科學院兩岸關係研究專家褚靜濤説,中國國民黨是孫中山先生創立的,中山先生是國民黨的總理,他在北京病逝,而後又葬在南京的中山陵,所以國民黨後來的歷任領導人到大陸來,一定要到這兩地,以表要繼承中山先生的遺志。而對中山先生的尊重和緬懷,也是兩岸重要的共同點。

  京華時報記者 王碩

  □連結

  毛澤東評中山先生

  毛澤東對中山先生素來敬重,1956年,他寫下一篇短文:《紀念孫中山先生》,被視為是歷來寫孫中山先生寫得最好的一篇文章。

  毛澤東在文中寫道:“紀念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紀念他在中國民主革命準備時期,以鮮明的中國革命民主派立場,同中國改良派作了尖銳的鬥爭。他在這一場鬥爭中是中國革命民主派的旗幟。”

  “紀念他在辛亥革命時期,領導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國的豐功偉績。”

  “紀念他在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把舊三民主義發展為新三民主義的豐功偉績。他在政治思想方面留給我們許多有益的東西。”

  “孫先生是一個謙虛的人。”毛澤東在文中回憶,“我聽過他多次講演,感到他有一種宏偉的氣魄。”毛澤東寫道,“從他注意研究中國歷史情況和當前社會情況方面,又從他注意研究包括蘇聯在內的外國情況方面,知道他是很虛心的。他全心全意地為了改造中國而耗費了畢生的精力,真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責任編輯:段雯婷]

地方檯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

地方通訊員園地

聯繫我們

聯繫電話: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