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地方  >   文化交流與合作

海峽兩岸儒家學者同獲2015年度“孔子文化獎”

2015年09月28日 09:57:24  來源:中新社
字號:    

  中新社濟南9月27日電 (曾潔 李欣)孔子誕辰2566年之際,2015年度“孔子文化獎”27日在孔子故里山東曲阜揭曉。清華大學教授陳來以“中華文化的傳承者、詮釋者”,臺灣政治大學教授董金裕以“中華文化的弘揚者、推廣者”同獲該獎項。

  “孔子文化獎”由中國文化部和山東省人民政府聯合,自2009年起在每屆世界儒學大會期間頒發,每屆推選兩名獲獎者,不限個人或機構,旨在鼓勵世界範圍內的儒學和中國文化研究者、研究機構(團體或非政府組織)。至今,已成功推選五屆,杜維明、龐樸、湯一介、唐恩佳、牟鐘鑒、李學勤、安樂哲、中國孔子基金會、韓國成均館等個人和機構先後獲獎。

  熱衷儒學研究的清華大學教授陳來在獲獎感言中表示,對一個儒學研究者來説,“孔子文化獎”是一生中最富有意義的大獎,是一個儒學研究者期待的最大回報。他一直盼望有朝一日能得到這一獎項。

  據頒獎詞介紹,陳來運用宗教學、人類學、歷史學、考古學等學科方法,從夏商週三代文明中探求儒家思想的根源,將中國思想史的起點追溯至殷周之際,闡釋了中國古代文明的特殊品格與演進模式。同時,他關注儒學的現代命運,積極回應思想文化界的反傳統聲浪,守護和闡揚儒學價值傳統,構建了“仁學本體論”,提出“仁體和用”、“多元普遍性價值”等新理念。

  臺灣政治大學教授董金裕被頒獎詞譽為“中華文化的弘揚者、推廣者”。董金裕往來于海峽兩岸,積極參與各種形式的儒學社團組織,以及儒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和文明對話活動,以文會友,以友輔仁,為促進國際儒學社團組織的交流與合作,做出了重要貢獻。他還主編了《孔孟月刊》、《孔孟學報》,並舉辦經學研習班、國學研究會等活動,為學術交流與發展搭建多種公共有效的平臺。

  獲獎後,董金裕回憶説,小學時,校園中儒家聖賢的肖像和名言給他留下深刻印象,中學時,他便開始研讀儒家原典,到了大學,接受了更為多樣的儒家學説後,他效倣孟子“乃所願,則學孔子也”,立志研究儒學。

  據孔子研究院院長楊朝明介紹,孔子文化獎推選以其公正性的推選程式、專業性的推選視角、權威性的推選結果,成為一項在儒學研究和推廣領域最具代表性的獎項。

  據悉,七屆世界儒學大會27日同期在曲阜召開,會期2天,約15個國家和地區的150余位學者將圍繞“儒家思想與當代價值建構”這一主題展開研討。(完)

[責任編輯:李瑞艷]

地方檯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

地方通訊員園地

聯繫我們

聯繫電話: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