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地方  >   文化交流與合作

百名在榕定居臺胞開展中秋聯誼活動

2015年09月25日 11:24:44  來源:新華網
字號:    

  新華網福州9月24日電(記者宓盈婷 林凱)為迎接即將來臨的中秋節,福建省臺灣同胞聯誼會24日組織在榕定居臺胞舉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聯誼活動。近120位臺胞參觀了閩臺抗戰展和船政文化博物館,在回顧歷史中共慶佳節。

  臺胞們首站抵達福建省檔案館。他們觀摩了在這裡舉辦的《海峽壯歌——福建省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週年史實展》。該展覽以閩臺抗戰為主線,通過400多件圖片和檔案原件,回顧了從1895年日本侵佔臺灣到1945年抗戰勝利臺灣光復期間,閩臺兩地人民共同走過的抗戰歷程以及取得的偉大勝利。

  福建省臺灣同胞聯誼會會長江爾雄説,這些臺胞大部分祖籍臺灣,生長在福建。幾十年前,他們的父輩從臺灣輾轉來到福建,有的出於歷史原因無法再回去,有的因為已經組建家庭,因此選擇定居福建。

  “臺灣同胞在抗戰史上書寫了壯麗的一篇,我們想借此號召更多的臺胞銘記歷史,同時啟迪兩岸同胞珍視彼此情誼,共創一個美好的未來。”江爾雄説。

  臺胞們隨後來到位於福州馬尾的船政文化博物館。作為中國近代海軍發展的縮影,馬尾船政學堂與福州海軍學校成為海峽兩岸數代人的共同記憶。1874年,首任船政大臣沈葆楨曾帶領福州船政水師官兵巡臺撫臺,並通過開禁、開府、開路、開礦等建設,開發臺灣,促進了臺灣近代化進程。

  祖籍臺灣苗栗的謝發揚1948年從臺灣前往上海留學,畢業後,他南下福建,成為福建師範大學的一位日語教授。對於船政文化,謝發揚瞭如指掌,“臺灣早期的現代海軍軍官很多都是從船政學校畢業的,可以説,福州船政及其代表的船政文化是臺灣近代化的開端,值得兩岸同胞共同保護和弘揚。”

  55歲的臺胞葉露偉在福州出生長大,她的父親來自臺灣桃園。“活動結束以後,我會把參觀的心得講給孩子們聽,讓他們有時間也來看看。”葉露偉説,兩岸文化傳承不能在年青一代斷層,應該讓更多青年人加深對歷史的認識。

[責任編輯:段雯婷]

地方檯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

地方通訊員園地

聯繫我們

聯繫電話: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