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地方  >   文化交流與合作

70後“老中醫”的苦與樂

2015年09月02日 09:23:13  來源:新華網
字號:    

  新華網南京9月1日電(記者張展鵬)每年9月的高校開學季,邱崇源總會想起在南京中醫藥大學報到的場景。那是兩岸關係尚未“破冰”的1995年,學歷不被臺灣承認,不知道畢業後的去向,所以對於他的選擇,身邊人大多不看好。

  整整20年過去了,在所有來南京求學的臺生中,邱崇源創造了幾個記錄:第一個從本科連續讀到博士、第一個留下來創業的博士、第一個通過醫師考試並擁有了一家診所……

  回憶起當年創業的過程,邱崇源笑稱是“苦旅”。在中醫這個領域裏,名望高的往往是年長資深的醫生,通俗點叫“老中醫”。邱崇源曾在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門診部值班,放眼望去,身邊都是自己的老師、甚至“老師的老師”,心中忐忑不安。

  雖然心虛,但邱崇源沒有放棄夢想——在大陸有一家屬於自己的診所,為此他刻苦學習、磨練醫學技能,“那時到大陸發展,臺灣的IT企業和歌星最受歡迎,中醫實在是冷門。我必須付出比別人多幾倍的努力。”

  與觀念相比,更現實的創業阻礙是政策。當時政策不允許臺灣大學生報考大陸醫師資格,也意味著畢業後必須改行。看著本科和碩士同學陸續離開南京或轉行,邱崇源倍感迷惘,幸好有導師金實教授的鼓勵,讓他繼續讀博士、等待政策改變。

  “知道我為什麼癡迷中醫嗎?”邱崇源對記者説,中醫承載著中國古代人民同疾病作鬥爭的經驗,是幾千年傳承下來,本身就是耐心和毅力的象徵。不但治病救人,更是自我修行。

  十餘年磨一劍,“耐心和毅力”讓邱崇源獲得回報。2008年博士畢業時,大陸出臺了一系列有利於臺灣大學生就業的政策,包括可以報考醫師、律師等從業資格。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他當年就通過了醫師執業資格考試,一年後還拿到國家高級心理諮詢師證書。

  南京有“博愛之城”之稱,邱崇源的創業之路也得到各方關愛,當時他與各級領導都有過座談,反映心聲和訴求,最後都得到了積極回應。只要是不違背基本原則,相關部門儘量給他和其他臺灣創業者提供便利。

  邱崇源所在的南京北衛診所開張后,真正走“古代醫生”的路線:不分科室、診療各種病症。他那本“接診登記簿”,從一頁紙到十頁紙,到寫滿厚厚一沓,記錄了他這些年的精心累積。

  “這些年,我不是一個人在創業。”邱崇源説,他的師弟師妹們,有一些畢業後來診所幫忙,“還有個幫手是媳婦,地道南京人,幫我一起打理診所的事。”

  邱崇源對自己的優勢和不足有明確的認識。和同行前輩們相比,他只有付出更多才能贏得信任。北衛診所為患者提供藥物代煎服務,已記不得有多少個夜晚,夫妻兩人在店裏熬藥到半夜,最晚一次到淩晨五點。

  二十載金陵學醫行醫,邱崇源感受了許多變化:當初滿城多是小賣部,現在高級商場林立;診所周邊的菜地,現在已被居民區和學校圍繞;當年從臺中到南京要從香港轉機,如今兩個小時就直接到達;更關鍵的是,兩岸關係已有翻天覆地的變化和進展,他自己也把行醫路從“苦旅”慢火煎熬成“樂旅”。

  就在一個月前,一位患者家屬來診所送錦旗,看到邱崇源有些驚訝,説“一直以為你是個‘老中醫’呢”。他覺得這是一種很高的褒獎,也更加堅信當初留下來創業的選擇是對的。

[責任編輯:段雯婷]

地方檯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

地方通訊員園地

聯繫我們

聯繫電話: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