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地方  >   文化交流與合作

兩岸臺胞向上海捐贈抗戰歷史重要文物

2015年08月14日 09:05:09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社上海8月13日電 (記者 李佳佳)原上海市政協副主席、上海市臺聯顧問石四箴、臺灣抗日誌士親屬協進會秘書長方守仁13日分別在滬向淞滬會戰紀念地寶山區政府捐贈抗戰歷史重要文物。

  當天,石四箴捐贈的是其父石湘濤(石決明)所著的抗戰著作《假使日本受了經濟封鎖》的影印件,以及石湘濤工作用打字機。方守仁則代表臺灣抗日誌士親屬協進會捐贈了一幅“侵華日軍罪證——《中支方面日支兩軍態勢要圖》(1937)”。

  石四箴的父親石湘濤祖籍福建泉州,1909年出生於臺灣的臺南,抗日戰爭爆發後來到上海。1937年,石湘濤參與由夏衍擔任主編的“抗戰叢書”的編寫,作為經濟領域學者,石湘濤遂著成此書。

  石四箴説珍藏了幾十年的文物資料飽含了自己深深的感情,希望父輩們的精神能夠被後輩代代繼承下去。

  方守仁當天捐贈的是一幅1937年臺灣軍部的軍事地圖。他告訴中新社記者,之所以捐贈軍事地圖,是想讓大陸同胞知曉,臺灣不僅有武裝抗日、文化抗日,它受到日軍的摧殘也很嚴重,有些影響至今都仍存在。

  上海市臺聯副會長張企龍表示,臺灣同胞是中華民族的重要組成。自1895年的乙未抗戰開始,具有愛國愛鄉光榮傳統的臺灣同胞就開展了可歌可泣的抗日鬥爭,涌現出了邱逢甲、邱先甲兄弟,林朝棟、林祖密父子、羅福星、林少貓、莫納路道等一大批著名的抗日英烈和愛國人士。

  他説,臺灣同胞與大陸同胞並肩作戰,共同反擊日本帝國主義,經歷八年共同抗戰終於驅除倭寇,迎來了寶島的重光。從某種意義上來説,臺灣人民歷經了整整50年的艱辛浴血,才贏得了自由,並重回祖國懷抱。從某種意義上來説,完全可以認為臺灣同胞抗日最持久、鬥爭最卓絕、勝利最來之不易。(完)

[責任編輯:李瑞艷]

地方檯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

地方通訊員園地

聯繫我們

聯繫電話: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