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地方  >   文化交流與合作

青春在創業中燃燒 兩岸大學生攜手共話未來

2015年07月29日 08:45:5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青春作伴好還鄉暨2015兩岸大學生就業創業江蘇行”活動走進了昆山兩岸青年創業園。(台灣網 吳曉寒 攝)

  台灣網7月27日昆山訊 (記者 吳曉寒) “這裡沒有煩躁,只有專注;這裡沒有對手,只有夥伴;可以在辦公室裏頭腦風暴玩轉原創,Idea越奇怪Money越多,他們在這裡快樂創業……”26日下午,“青春作伴好還鄉暨2015兩岸大學生就業創業江蘇行”活動走進了昆山兩岸青年創業園 ,共同參觀了園區內的創業環境,並與臺灣青年企業家們進行了深入的交流與互動。

  兩岸青年創業園 為夢想插上翅膀的地方

  “7月13日的揭牌儀式標誌著我們的青創園正式進入軌道,目前已經吸引了很多在昆山創業青年的入駐,希望今天也能夠給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昆山高新區臺商投資服務辦公室主任何蓉蓉在為兩岸大學生介紹昆山兩岸青年創業園時表示,昆山有近4800家臺資企業,創業條件以及生活環境都非常適合臺灣青年前來發展。“青創園首批配備了10名導師,其中有3名來自臺灣”,何蓉蓉介紹説,這些導師將會為入駐青創園的青年提供資訊、培訓等一系列的“一條龍”服務。另一方面,入住青創園的所有項目,從工商跟進、註冊開始,也將獲得一站式的幫助。“衷心的希望大家能夠到兩岸青年創業園來創業,希望能在這裡實現你們的創業夢想。”

  昆山兩岸青年創業園坐落于昆山陽澄湖科技園核心區,孵化面積達2800多平方米。青創園作為深化兩岸産業、科技、人才交流的新平臺,致力於為兩岸青年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開放式,面向人人的眾創空間,全力推動創新資源匯聚、人才項目孵化、成果展示交易和創新文化培育,努力建成服務昆山轉型升級、增強區域創新能力的重要載體。

  目前,青創園正加快與專業服務機構建立合作,對接臺灣青創會、清華大學創客中心、上海同濟大學工廠實驗室等管理團隊,引進邁向科技、天活農業等創業專案,甄選兩岸優秀創業導師,通過“定期培訓、集中輔導、實地考察、現場指導、跟蹤服務、長效指導”,提供全流程的創業配套服務,落實創新創業扶持政策,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生態環境,激發全社會創新創業活力。

  選擇昆山,選擇一座充滿“家鄉味”的城市

  婀娜婉轉的昆山,寧靜秀美的水鄉,愜意的江南生活。這裡不僅是首屈一指的臺資聚集地,更是十萬台胞安居樂業的幸福之城。陳語歡便是這十萬分之一。

  “昆山受臺灣影響蠻大的,在製造産業的帶動下現在有十萬台商居住在這裡”,陳語歡表示五年前來昆山發展的原因,除了家族産業的寄託外,昆山的“似臺灣”環境也是吸引他前來的重要因素。“以前在昆臺商80%都是從事工廠製造業,現在大概只有50%,反而醫美、餐飲、文創産品佔了很大的比重”,談及目前昆山的創業環境,陳語歡認為除了産業種類在慢慢變多,昆山對於很多臺商而言,有著濃郁的“家鄉味”。“有一個很奇妙的現象,因為昆山臺商密度相當之高,所以在上海、蘇州的臺灣朋友想要吃東西就會跑來昆山,這裡已經慢慢變成另一個屬於我們的城市。”

  “創業是一條艱苦的道路”,陳語歡在昆山兩岸青年創業園與兩岸大學生交流分享時表示,如果説“天才沒辦法自己生活”,那青創園就像專門為這類人設計而存在的。“不用擔心雜物上的事情,你就可以專注在自己擅長的地方並獲得成功。”他表示,昆山很大的優勢來源於受眾群非常多、商機非常多。“創業非常難,但值得嘗試。尤其是年輕人,他們在創業過程中的成長性相對來中年人來説高很多。”

  蔡曜謙也是在2010年年底來到的昆山,身為全國臺灣同胞投資企業聯誼會副執行長,他在與眾多臺灣青年交流的過程中,也看到了他們在大陸創業過程中的艱辛與困惑。“現在很多臺灣青年會希望到大陸來創業,但他可能不了解本地的文化,不懂怎麼去經營市場”,蔡曜謙表示,沒辦法做到真正融入到“大環境”中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對當地的喜好、流行用語、本土文化的了解深度不夠,他説,這叫不夠“接地氣”。在他看來,兩岸青年合作創業的模式將成為未來的一種發展趨勢。“像我自己就在和一群大陸夥伴一起創業,只要你來開店,就可以來找我們的‘鋪大師’,從開店開始,提供一條龍的服務”,蔡曜謙表示,“臺灣+大陸”的創業模式既吸收了臺灣青年多元思維、創意至上的特點,也融合了大陸青年的本土優勢,兩岸青年合作發展的趨勢潛力無限。

[責任編輯:李瑞艷]

地方檯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

地方通訊員園地

聯繫我們

聯繫電話: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