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地方  >   文化交流與合作

“你我同夢.情牽兩岸”

2015年07月28日 15:44:15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台灣網7月27日鎮江訊 7月20日,是“你我同夢.情牽兩岸”蘇臺中學生暑期文化夏令營活動的第三天,來自江蘇、臺灣兩岸中學生暑期文化夏令營的近百名師生,在江蘇省和鎮江市兩級臺辦人員的陪同下,成功開啟了一天的鎮江之旅。

了解鎮江從“水漫金山寺”開始

  對臺灣小朋友而言,鎮江之旅最具吸引力的莫過於白娘子水漫金山寺的美麗傳説。上午9點半,等不及讓兩輛大巴在金山寺門前停穩,同學們便急切地取出手機、相機對著金山寺大門照相。

  白娘子在哪?法海在哪?為什麼稱“金山寺裹山”?一連串的發問讓導游來不及回答。看樣子不少同學早就為鎮江之旅做了簡單功課。

  金山建築精巧,廟宇依山而建,山和寺相互輝映,渾然一體,再加上慈壽塔高高聳立在金山之上,給人拔地而起的感覺,山是一座廟,廟是一座山,山因寺得名,寺為山增色,因而以“金山寺裹山”著稱於世。金山共有30多處景點和古跡,每處都有一段動人的神話和傳説:如白娘子水漫金山寺,梁紅玉擊鼓抗金兵,岳飛金山寺詳夢等等,令人回味無窮。導遊介紹得仔細,同學們聽得認真,有的邊聽邊做筆記,有的用手機錄音。白娘子塑像前,法海洞裏,大家爭先恐後互拍自拍,並及時用微信傳送給海峽彼岸的家人、同學。

  參觀完金山,活動營團來到著名的西津古渡,被另一番景象所吸引:西津古渡形成于三國時代,保存著自唐朝以來大量的歷史文化遺存和成片的傳統民居,是我國歷史最久、規模最大、保存最好的古渡歷史街區。這裡有世界創建最早的江上救助組織遺址——“救生會”、全國保存最完整的租界西洋建築群——“英國領事館”、全國唯一保存完好的元代過街喇嘛塔——“昭關石塔”等。導遊一連串的“最”和“唯一”,聽得同學們連連點頭,隨團教師和家長們直豎母指,尤其是從臺灣來的家長非常感慨:在臺灣我們只知道鎮江香醋很有名,沒想到鎮江歷史悠久,文化沉澱這麼厚實,真是不妄此行,以後這樣的交流活動要讓小孩多參加。

鎮江的飯菜特別香

  聽説前兩天營團的小朋友們對帶有辣味的菜不習慣,鎮江市臺辦主任呂朝霞親自打電話對飯店做了交待和精心安排,以鎮江特色菜和農家菜為主,保證讓遠道而來的臺灣小朋友吃好。飯店大櫥們聽説是臺灣來的小朋友,更是拿出看家本本領,粗糧細做,簡餐精製,配色賞心,造型悅目,入味可口。

  雖然中午12點半才開飯,但營員們看著滿桌飯菜,紛紛拿出手機、相機拍照,加上服務員對每道菜的介紹,許久捨不得下筷子。席間,“鎮江香醋擺不壞,肴肉不當菜、面鍋裏煮鍋蓋”的“三怪”美食故事,不僅讓大家聽得入神,更是吃得津津有味。

  看到孩子們一個個的興奮勁兒,隨團領隊問大家,今天吃得怎麼樣?大家異口同聲:鎮江的飯菜特別香。

五彩絲線串連起海峽兩岸親情

  午餐後,營團活動的目的地是鎮江丹陽,參訪馳名海內外的正則繡。正則繡,在孩子們的腦海裏,這是一個全新的名詞,是一項從未見過的手工藝,這到底是怎樣的一種藝術品?

  帶著種種揣測,海峽兩岸的營員們來到丹陽金鷹國際商城。在正則繡藝術有限公司門店內,四週墻面上挂滿了精美的繡品,有充滿古韻的倣國畫山水,有動感十足的各種動物,還有各式裝飾品。幾位年輕的刺繡人員正在現場創作,一針一線是那麼優雅……第一次來到江蘇丹陽,見到這麼漂亮的刺繡,令我難以忘懷!臺北市興雅中學學生蔣皓羽發出這樣的感嘆。前來觀展的方家璇同學説:雖然我是江蘇人,但是從沒見過正則繡。這次看過展覽後感觸很大,最大的感覺就是正則繡的針線細膩,遠遠超出我的想像。它就像筆一樣,能代替筆墨畫出美麗的圖案。”同樣感到驚奇的還有來自臺灣的老師和家長,興雅中學的梅老師説:“正則繡的繡工很細,對耐力是一個考驗,更讓人敬偑的是這些繡師都是聽障人員,他們值得稱讚和尊敬。”從臺灣來的學生家長金女士説:“這個夏令營活動很有意義,之前參觀的都是些文物、景點,這次參觀的是手工藝品,感覺很不一樣。孩子從中也可以感受到手工操作的不容易,同時也可以鍛鍊他們的創造性思維,值得他們好好學習。”

  正則繡藝術有限公司公司負責人曹先生向大家好介紹,正則繡又名亂針繡,起源於著名畫家、美術家教育家呂鳳子先生創辦的丹陽正則女校,距今已有近一百年的歷史。它以針為筆,以線當色,用美術創作的方法進行藝術製作,被譽為當今中國第五大名繡,是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産。正則繡與臺灣頗有歷史淵源,它起源於丹陽,早已傳播到臺灣。正則繡藝術有限公司熱衷慈善,安排特殊教育學校畢業的聽障人士就業,此舉得到了臺灣慈濟慈善會的認可和贊助,公司員工周蕓繡制的正則繡《焦山秀色》就被鎮江市人民政府作為禮品贈送給臺灣的星雲大師。

  曹先生表示:蘇臺兩地中學生暑期文化夏令營營員的到來,讓正則繡藝術有限公司上下感到非常振奮,此次活動不僅是産品展示,更是一種文化的交流和傳播,目前公司正在籌備赴臺舉辦正則繡展。為了彰顯海峽兩岸一家親,公司已購買了臺北故宮博物院珍藏的《富春山居圖》複製品,將花大力氣通過正則繡來表現這一牽動兩岸的傳世名作,傳播民族文化,為兩岸藝術交流作貢獻。

  看著、聽著,不少同學湊近繡師,躍躍欲試。有的打著手語和繡師交流、合影留念……。活動結束了,同學們戀戀不捨離雲。

  臺灣代表團團長張黎之女士告訴記者,致力於推動海峽兩岸文化交流,是她熱衷的工作,她曾多次帶隊參加大陸的交流活動,她認為,組織文化夏令營活動對於增進臺灣青少年對祖國大陸的了解和民族認同感非常重要,這次又實現了海峽兩岸同根同源成功融合。(台灣網、江蘇省臺辦聯合報道)

[責任編輯:段雯婷]

地方檯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

地方通訊員園地

聯繫我們

聯繫電話: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