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地方  >   文化交流與合作

探訪廈門鄭成功廟:緬懷兩岸共有的歷史

2015年03月04日 10:10:57  來源:東南網
字號:    

南安鄭成功廟

  東南網3月3日訊(福建日報記者記者李烈通訊員 侯錦超 文/圖) 新年伊始,南安石井鄭成功廟迎來了又一批臺灣客人。“在臺灣,我們都稱鄭成功為‘延平王’、‘開臺聖王’、‘國姓爺’。成功廟、成功寺這些供奉鄭成功的祠廟在臺灣有兩三百座,為的是紀念鄭成功從荷蘭侵略者手中收復臺灣。南安是鄭成功的祖籍地,我們一定要回來參拜。”一位臺灣遊客説。

  一段兩岸共有的歷史

  鄭成功祖籍南安石井鎮,這裡地處南安最南端,石井鄭成功廟便坐落在石井鎮鰲峰東麓,面朝大海。

  石井鄭成功廟總佔地600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000平方米,是傳統的閩南建築風格。遠遠望去,這座三進宮殿式雙回廊大型廟宇錯落有致,巍峨壯觀。拾階而上,駐足廟宇前面朝大海,只見波平浪靜,岸邊停泊著船隻。不遠處,石井碼頭清晰可見,兩岸民眾往返的便捷通道泉金航線,就是從這裡出發,駛向金門。

  廈門是鄭成功收復臺灣的重要基地。鄭成功在其38年的短暫人生中,為收復臺灣曾在廈門思明轄區屯兵操練和生活了14年,留下了演武池、操練場等眾多歷史遺跡,也留下了博餅等民俗。

  1661年4月21日,鄭成功親率大軍2.5萬人,戰艦400余艘,從廈門思明揮師東征,跨越臺灣海峽,驅逐侵佔臺灣的荷蘭殖民者,于1662年收復臺灣。

  “收復臺灣以後,他了解民情及社情,在那荒涼的臺灣島上,實行‘寓兵于農’之法,屯墾開荒。”南安市鄭成功學術研究會鄭新新説,當時臺灣新辟土地環境十分惡劣,瘴癘流行,開荒任務非常艱巨,鄭成功親率官兵開發,同時採取措施積極鞏固臺灣海防。鄭新新説,鄭成功對臺灣進行初步開發建設,為日後臺灣經濟的發展奠定基礎。他重視文化教育,設立弘揚中華文化的教育機構,使儒家傳統文化在臺灣得到播揚。

[責任編輯:段雯婷]

地方檯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

地方通訊員園地

聯繫我們

聯繫電話: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