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地方  >   文化交流與合作

臺灣地名背後的故事:“打狗”“打貓”有緣由

2015年01月19日 09:37:58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臺鐵十分車站牌  

  望名生意

  臺灣雖不大,但地形複雜、歷史曲折、移民眾多。如果對臺灣的地名有一定的了解,有些名字您一聽就會知道屬於哪個人群、什麼時代形成的。如“五股”、“九份”、“六張犁”,這是最早期的福建移民抵臺墾荒時留下的地名,也是臺灣最早發達的地區。“五股”和“九份”都是幾個家庭或家族合作開墾之地。那時一頭牛拉一張犁大概能種5甲地,“三張犁”、“六張犁”即是良田大小。此外,臺北地鐵有一站叫“公館”,這是當時地主收租之處,而“新店”是當時的商業場所。“新莊”、“舊莊”是早期移民聚落,“山豬窟”、“鹿窟”、“樟樹灣”是指早期此地的動植物,而“內埔”、“五分埔”是形容地形,埔為平坦之地,“汐止”一定近海,指潮水到此而止。

  早期的臺灣居民為土地命名時發揮了聰明才智,現在也有人在地名上搞出了新意思,比如有人熱衷以臺灣地名製作謎語,其中不少謎底令人莞爾。“空中霸王”的謎底是高雄,“萬事太平”的謎底是永和,此外還有二爺過江——關渡、學府之地——士林、主席就位——臺中、飲水思源——知本等等。臺灣地名,真有説不盡的故事與趣味。

[責任編輯:段雯婷]

地方檯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

地方通訊員園地

聯繫我們

聯繫電話: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