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地方  >   文化交流與合作

臺灣作家:大陸學者研究臺灣文學仍在“隔靴搔癢”

2014年11月21日 07:37:47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社廣州11月20日電 由國務院僑辦主辦的首屆世界華文文學大會正在廣州召開,20日會議舉行主題論壇“臺灣文學:文化傳承與當代實踐”,對於目前大陸學者對臺灣文學的研究,臺灣作家普遍認為是在“隔靴搔癢”。

  論壇由年逾八十的臺灣作家郭楓主持。

  “您剛才説客家社會較少地主佃農,我沒聽錯吧?”在一位大陸學者結束了一段關於兩岸客家文學視角的發言後,臺灣作家藍博洲的提問顯得很迫切:“在臺灣不是這樣的,臺灣的客家人絕大部分是佃農,地主相對較少。”對此,這位大陸學者回應稱,自己的研究參考了一些相關著作。

  實際上,臺灣作家普遍認為大陸學者對臺灣文學的研究是在“隔靴搔癢”。“雖然現在兩岸交流增多了,但很多大陸學者對臺灣的研究並沒到位,更談不上深入。這是歷史的原因,兩岸分隔那麼久,互相不了解。所以這種交流就很重要。”論壇結束後,藍博洲告訴中新社記者。

  素有“推行兩岸文學交流第一人”之稱的臺灣作家郭楓近30年來一直致力於兩岸文學交流,在評價大陸學者對臺灣文學的研究成果時,他直言不諱地表示:“大陸學者對臺灣文學的研究不光是隔靴搔癢,往往是隔著好幾層靴瘙癢。”

  郭楓表示,“臺灣文學很不容易研究,它包含的東西太複雜了,現在大家看到的都是主流媒體提出來的,實際上有很多大家看不到。因為很多資料都是小眾出版社出版的,印量很少,書店都找不到的。”

  談及臺灣文壇的現狀,郭楓認為,“很遺憾,現在的臺灣作家脫離社會,很少寫臺灣普通民眾和弱勢族群的生活了。”相比之下,他十分懷念臺灣著名作家陳映真等人早年的創作。

  藍博洲認為,當前臺灣作家的創作主題都比較分散,“基本上沒有什麼主流”,“比如有人關心如何把閩南語文字化,年輕一代就比較內向性,不大關心社會和政治。”

  臺灣藝文作家協會理事長陳若曦對目前的臺灣文壇總體上還是比較樂觀的,她表示,臺灣文壇一路走來變化很大,但走得“比較健康”:“我説的健康,就是沒有什麼(政治)干預了,可以自由寫作。但也有不健康,比如有時流於媚俗,嚴肅的東西很少有人看……”

  據悉,首屆世界華文文學大會邀請了郭楓、陳若曦、符兆祥、蘇偉貞、馬國光、鄭明娳等近40位臺灣作家和學者代表參會。(記者 吳洋)

[責任編輯:陳寧]

地方檯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

地方通訊員園地

聯繫我們

聯繫電話: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