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地方  >   文化交流與合作

兩岸學者參訪國殤墓園 加深兩岸共同歷史記憶

2014年11月10日 14:39:01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編者按:滇西抗戰十分慘烈,這段歷史是兩岸一個共同的歷史記憶,十分值得紀念。兩岸民眾更應通過這樣共同記憶的歷史達到心靈上更進一步的契合。

  對於抗日遠征軍的歷史,有學者指出,滇西抗戰的歷史是兩岸共同的歷史記憶,無論是共産黨還是國民黨的抗戰都是偉大民族精神的體現,它們的貢獻值得雙方共同銘記。

  來自兩岸的多位學者,自7日至9日在雲南騰衝出席“1995-2015:兩岸關係回顧與展望”學術研討會。9日下午,與會者參訪騰衝國殤墓園,通過對抗日遠征軍歷史的了解加深兩岸共同歷史記憶。

  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研究員劉國奮表示,滇西抗戰十分慘烈,這段歷史是兩岸一個共同的歷史記憶,十分值得紀念。兩岸同胞,尤其是年輕人都應當多加深對史實的認識。對於目前健在的抗戰老兵,更需要關愛和幫助,因為為國流血的人理應受到尊重。

  臺灣方外智庫創辦人兼總經理詹滿容告訴記者,看到國殤墓園環境這麼整潔幽靜,被當地居民重視,感到很受觸動。“這其實是中華民族很重要的一段歷史,在歷史的研究上兩岸應該有所協作。緬懷過去的同時也要前瞻未來,兩岸民眾更應通過這樣共同記憶的歷史達到心靈上更進一步的契合。”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副院長楊劍説,無論是共産黨還是國民黨的抗戰都是偉大民族精神的體現,它們的貢獻值得雙方共同銘記,而只有不忘歷史,兩岸人民才能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一起,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臺灣大學政治係副教授張登及表示,兩岸的歷史連結十分重要,兩岸關係的拉近需要共同的認同。在騰衝可以體會到大陸對抗戰歷史的關注,這成為兩岸關係的一個契合點。

  國殤墓園建成于1945年,是為紀念抗日戰爭時期中國遠征軍第二十集團軍攻克騰衝戰鬥中陣亡將士而建的墓園,目前是中國規模最大、保存也最完整的抗戰時期正面戰場陣亡將士紀念陵園。該館的陳展實物大多來自騰衝民間收藏家段生馗30多年來收集的抗戰文物。每年國殤墓園都會舉行兩岸同胞對抗日遠征軍公祭活動。(完)

[責任編輯:段雯婷]

地方檯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

地方通訊員園地

聯繫我們

聯繫電話: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