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地方  >   文化交流與合作

探張學良故居 了解蔣介石與張學良的故事

2014年11月06日 15:02:06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編者按:用短短的幾句話,是難以講述張學良先生一生的。“西安事變”,他逼蔣抗日,最終他後半生的“自由”也與他告別。想要更多的了解他的故事,下面一起來探訪張學良故居。

    圖為臺灣新竹縣五峰鄉張學良清泉故居。 陳立宇 攝

    圖為臺灣新竹縣五峰鄉張學良清泉故居。 陳立宇 攝

  用“軟禁”來形容蔣介石在臺灣對張學良的拘禁,並不最為準確。惟親身到臺灣北部新竹縣五峰鄉桃山村張學良故居前,才能體會其逾十年的苦澀。

  張學良故居距臺北市中心百餘公里,從新北市經新竹內灣進山,有數十公里盤山路,車兜轉數小時方抵清泉。周邊層巒疊嶂,濃溢蒼翠,溪泉潺潺。有白蘭、和平、天湖、涼山等臺灣少數民族部落散落山間。此等幽境,加上附近四設的崗哨、憲兵跟隨等“特殊待遇”,稱當年張學良在這裡的生活為“幽禁”,確實比較貼切。

  脫鞋行禮,踏入日式拉門、回廊四轉的故居,張學良與眷侶趙一荻在此逾十載生活。

  只言片語,難盡張學良一生。1936年,張學良與楊虎城發動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逼蔣抗日,雖力挽國家民族命運于岌岌可危,卻也畫上少帥後半生的“自由”休止符,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拘禁生涯自此展開。

  “12點15分,抵臺北松山機場,余知是到臺灣”,“約在下午一點抵井上溫泉(臺灣光復前“清泉溫泉”舊稱),余知此為余之新住所也”……玻璃展櫃內,張學良日記字裏行間,透出驚訝與無奈。

  1946年11月,抵達臺灣後,他與趙一荻被秘密送至清泉,與兩人原本在重慶臆測的目的地南京天差地別。

  個性瀟灑、喜愛喧鬧的少帥,偏居群山一隅,難數歲月悠長,與世隔絕,萬分寂寥。

  “山居幽處境,舊雨引心寒。輾轉不得眠,枕上淚難幹。”

[責任編輯:段雯婷]

地方檯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

地方通訊員園地

聯繫我們

聯繫電話: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