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地方  >   文化交流與合作

余光中鼓勵廈門中小學多開展詩歌教育

2014年10月31日 09:58:45  來源:東南網
字號:    

  最好的詩歌教育就是吟誦

余光中鼓勵廈門中小學多開展詩歌教育

  日前,臺灣著名詩人余光中應邀出席在廈門舉辦的“海外華文女作家協會雙年會”。在廈期間,福建省委宣傳部相關領導專門去探望余光中,請教“怎樣讓詩歌走進校園”等文學教育議題。余光中提出建議,“最好的詩歌教育,就是吟誦”。

  為讓詩歌進校園,余光中走出粉絲的重重包圍,利用會議間隙與廈門演武小學交流,並給演武小學題詞“演武不忘修文”,這是余光中首次為祖國大陸小學題詞,意在鼓勵老師讓孩子們多接觸文學,特別是詩歌教育。近日,全程參與余光中在廈門交流訪問活動的廈大臺研院教授徐學,嚮導報記者獨家披露了余光中關於詩歌校園教育的精闢觀點。

  通過吟誦體會節奏韻味

  培養語感中小學階段最重要

  余光中在廈期間,福建省委宣傳部和廈門市委宣傳部的相關領導登門請教,“怎樣讓詩歌走進校園?不論是中國古詩還是新詩,跟學生的生活更緊密結合起來”。

  據徐學介紹,對於這個話題,余光中已經思考多時並屢屢撰文呼籲:“中文是美麗的、了不起的文字,語感的培養注重吟誦,通過吟誦去體會其中的氣勢節奏韻味。用分析的、概念式的東西來教詩歌,會破壞美感,敗壞學生的文學胃口。”

  徐學説,“我當時插了一句話説‘如果用余光中的詩來考余光中,余光中也不一定及格!’”對此,余光中莞爾回應。

  余光中還認為,培養語感,中小學階段最重要,他相信穩定根底必須深固于中學時代,等到大學再來補救就太晚了。“四川鄉村桐油燈下習誦古詩文,真正進入古人的情感去呼吸歷史、涵泳文化,最為深刻委婉,因此番吟誦墊底,日後我詩文中才有多姿豐厚的古典風格。”余光中每每憶及少年讀詩,都有深深感動。

  余光中指出,即使學生將來不當詩人,詩文教育也能內化為高段品位,有中文構成的民族文化品位的基石在,人會更懂什麼是美、什麼是善,無論從事何種職業都會超凡脫俗。

  曲高未必和寡

  作家應多進中小學校園講學

  余光中雖然出身外文系,但按徐學的觀察,中文對余光中來講,是一種宗教。在余光中眼中,方塊字是中華文化的象徵,他覺得這是整個中華文化的記憶。余光中曾對徐學解釋該觀點,英文是音譯文字,過幾百年,就讀不懂;但國人讀2000多年前的詩經,依然可解、依然美麗。中華文明能延續,能在多方言環境下形成共同的民族記憶、共同的向心力就靠方塊字。

  余光中認為,善於運用中文,絕不僅是舞文弄墨。他説“把中文寫好,等於在語文上有個國防大軍,不讓過分的西化侵襲扭曲中文”,中文傳統是實現發揚中國夢的重要工具,應該從中小學課堂教育開始。

  徐學強調,余光中很鼓勵大學老師、作家,多去中小學講學,還留給徐學一句話:“曲高未必和寡,深入方能淺出。”所以,余光中聽聞廈門演武小學,不但歷史悠久,而且在詩歌教育上有諸多獨到的做法,欣然為其題詞,“演武不忘修文”。修文者,涵泳文化之謂也。他還當面鼓勵演武小學蔡校長,要多讓孩子們接觸美麗的文學,多嘗試邀請更多文學學者、作家進校園。

[責任編輯:段雯婷]

地方檯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

地方通訊員園地

聯繫我們

聯繫電話: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