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地方  >   文化交流與合作

凝聚客家文明 第七屆海峽兩岸客家高峰論壇開幕

2014年10月15日 10:01:31  來源:台灣網
字號:    

第七屆海峽兩岸客家高峰論壇暨第二屆石壁客家論壇開幕

  第七屆海峽兩岸客家高峰論壇暨第二屆石壁客家論壇,14日在素有“客家祖地”之稱的福建省寧化縣開幕。(台灣網 高斯斯 攝)

  台灣網10月14日寧化消息 第七屆海峽兩岸客家高峰論壇暨第二屆石壁客家論壇,14日在素有“客家祖地”之稱的福建省寧化縣開幕,來自兩岸的客家文化專家學者和眾多客屬鄉親七百餘人,齊聚一堂,共敘鄉情,共謀發展。

  “客家祖地,客裔祖居,血緣于斯,根之所在;參天大樹,枝繁葉茂,永葆長青,固根為本。”中央臺辦、國臺辦主任助理周寧在開幕式上致辭表示,今天,中華民族正處在偉大復興的歷史征程上。兩岸同胞同為炎黃之孫,共用中華文化,以炎黃子孫為榮,以同根同源為親,已成為維繫兩岸民族情感的巨大精神力量。包括客家文化在內的中華文化是兩岸同胞共同的寶貴財富,兩岸同胞有責任、有義務共同傳承和弘揚中華文化,共同增強休戚與共的民族情感,共同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同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臺灣中華海峽兩岸客家文經交流協會理事長饒穎奇在開幕式上深深鞠躬一分鐘,用以表達對支援和幫助兩岸客家交流發展的各界人士的感激與感謝。他表示,海峽兩岸客家高峰論壇是兩岸客家交流一個很好的平臺,更能成為全世界客家鄉親的基礎基石。客家人要團結起來,客家人也要站出來,做好兩岸交流合作的工作,做好兩岸和平發展的工作。兩岸更應攜手努力,共同傳承客家社會、宗教、民俗等領域的文化。

  寧化是世界公認的全球客家總祖地,客家文化的發祥地,與臺灣客家有著緊密的血緣、親緣、文緣、地緣和法緣關係,歷史淵源深厚,是臺灣客家族群的“精神原鄉”。海峽兩岸客家高峰論壇也是第一次在縣級地舉辦。而在本屆論壇期間,共有來自海內外的179位學者專家發表了201篇論文,學者們深層次發掘研究客家歷史文化的內涵,多方面探討建言了客家文化經濟的未來發展。

  “海峽兩岸客家高峰論壇”由臺灣中華海峽兩岸客家文經交流協會和北京聯合大學共同發起,旨在弘揚客家文化、推動兩岸交流合作、促進兩岸和平發展。自2006年創辦以來,論壇已先後在北京、廈門、臺灣、龍岩、梅州、贛州等地舉辦了六屆,是目前世界上高層次的客家論壇之一。(中國臺灣記者 高斯斯)

  相關連結:寧化位於福建西部,唐開元十三年(725年)建縣,孕育了著名詩人、篆書家鄭文寶;文學家、方志家李世熊;“揚州八怪”之一黃慎;書法大家伊秉綬等一大批歷史文化名人。聯合國地名組織認證,確認寧化為“千年古縣”,文化部授予寧化“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稱號。寧化是客家祖地,是客家早期聚散中心和轉机站。海內外與寧化石壁存在淵源關係的姓氏達210個以上。

第七屆海峽兩岸客家高峰論壇暨第二屆石壁客家論壇開幕

  開幕式後,兩岸客家代表及相關人員合影留念。(台灣網 高斯斯 攝)

[責任編輯:段雯婷]

地方檯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

地方通訊員園地

聯繫我們

聯繫電話: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