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地方  >   文化交流與合作

武漢大學法學院專家編寫兩岸範圍內首部《海峽兩岸協議藍皮書》

2014年10月10日 14:45:31  來源:台灣網
字號:    

武大專家編寫首部《海峽兩岸協議藍皮書》

  日前,由湖北省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武漢大學兩岸及港澳法制研究中心組織編寫,九州出版社出版的《海峽兩岸協議藍皮書(2008-2014)》正式發行。該書係海峽兩岸範圍內首部由學術機構組織編寫,以海峽兩岸事務性協議為研究對象的綜合性研究報告。本書由中國憲法學研究會副會長、兩岸及港澳法制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武漢大學兩岸及港澳法制研究中心主任、知名憲法學家周葉中教授擔任編寫組組長。

  《海峽兩岸協議藍皮書(2008-2014)》以兩岸簽署的二十一項事務性協議為主要研究對象,結合2008年以來海峽兩岸簽署事務性協議的實踐,運用相關理論框架,對兩岸協議簽署的背景和過程,協議實施的效果及媒體和理論界對其作出的評價進行了全景式回顧,通過兩岸協議的簽署與實施,探索“一國兩制”在臺灣地區的具體實現形式,充分展示了2008年以來海峽兩岸和平發展取得的成果。該書既是對過去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現狀的一種總結,也是對當前正處於“深水區”中的兩岸關係的一種展望。

  “我們把兩岸協議視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成果的法治形式,試圖運用法治思維和法學理論的基本規律研究兩岸協議”,周葉中教授介紹本書的寫作思路時提到。

  《海峽兩岸協議藍皮書》全書約30萬字,由總報告、背景篇、商談篇、效果篇、媒體篇、理論篇和大事記等七個部分構成。總報告部分論述了兩岸協議制定、生效、變更、解釋的全過程,闡述了兩岸協議體系的構建方式,高度評價了兩岸協議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中的重要作用;背景篇回顧了1986年至2008年間兩岸關係在曲折中前進的風雨歷程,對20餘年來兩岸協商談判的宏大背景進行了解讀;商談篇分三個階段敘述了2008年至今的九次兩會事務性商談的全過程,對兩岸就二十余項事務性協議的商談歷程進行了全面回顧;效果篇分別對2008年以來兩岸協議執行的社會效果、經濟效果和法制效果進行了總結,以期能夠全面、客觀地分析兩岸協議的實施對兩岸産生的現實影響;媒體篇對2008年以來各方媒體對兩岸協議的評價報道進行了全面分析,使讀者能夠從多個層面了解兩岸協議在歷史上留下的印記;理論篇對2008年以來兩岸學界以兩岸協議、兩岸關係和臺灣地區內部政治問題等為研究對象的理論成果進行了梳理總結,為讀者了解相關學術研究成果提供了重要參考;大事記部分對2005年至今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進行了年表式記錄,詳實地記載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過程中的重大活動和重大事件。

  據周葉中教授介紹,兩岸協議藍皮書擬採取週期性總結的方式,未來武漢大學兩岸及港澳法制研究中心將以每三至五年一本的進度,盤點兩岸事務性商談和兩岸簽署事務性協議的進展與實施情況,從一個特定視角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框架的構建歷程加以觀察。

[責任編輯:段雯婷]

地方檯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

地方通訊員園地

聯繫我們

聯繫電話: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