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地方  >   文化交流與合作

海峽兩岸知名學者對話“過去與未來”

2014年09月23日 07:38:15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網北京9月22日電 第二屆“思想與方法”國際高端對話暨學術論壇今日在北京師範大學舉行。海峽兩岸知名學者王汎森和羅志田就“近代中國的文化政治與知識建構”這一主題進行了一場關於“過去與未來”的學術對話。

  王汎森現任臺灣“中央研究院”副院長、院士,長期致力於中國明清到近代的思想與文化問題研究,是海內外聞名的思想史家。羅志田現為四川大學傑出教授,主要研究中國近代文化史、中外關係史,是該領域當前最有影響的歷史學家之一。遠離當下熱點和時髦話題,兩位學者各用一個小時講述自己的歷史觀,從古到今給大家帶來一場純思想的學術盛宴。

  王汎森認為,從1900年至1930年左右,“未來”浮現為一個極重要的概念,其內容和意義不斷膨脹,徹底改變了人們的時間觀和歷史觀,對近代中國許多層面、尤其是日常的生活與抉擇産生了無所不在的影響。

  近代中國創古今未有之大變局。西學東漸之風潮,改變了有識之士思考民族國家前途的時空觀念:地方、國家、世界,過去、現在、未來,新的時空觀念在很大程度上形塑了近人理解古今之變的思維方式,再造了近代中國的文化政治。在動蕩的時勢劇變中,近代知識建構通過不同知識人的具體實踐,不斷産生概念變遷和思想重構,從而引發新舊文化政治的對抗、互動和再生。

  羅志田則從“過去”的角度分析了當今中國政治、社會制度的行程,從州縣以下鄉鎮的基層視角,自下而上地考察近代中國歷史的演變,著重探討古代基層社會的構件轉折與民間自治的合法化過程,為“國家”和“地方”的關係這一經典話題提供了更多思考角度。“天高皇帝遠”、“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這些俗語都有了重新解讀。

  對話組織者、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特聘教授方維規表示,主持這場冷僻的對話是鋻於近代中國歷史的複雜語境,機械的中西之辯已很難在今天激發新的思考空間和方法視野。如何在中國問題的內在脈絡中探究概念變遷對近代變革的深刻意義,乃是有待深入開掘的重要路向。就此而言,重新審視近代中國的文化政治與知識建構之間不斷變動的複雜關係,當為相關研究領域的關鍵議題之一,希望能給年輕學者帶來更多思考。(記者 馬海燕)

[責任編輯:陳寧]

相關內容

地方檯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

地方通訊員園地

聯繫我們

聯繫電話: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