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地方  >   文化交流與合作

海峽兩岸高校誌願者聯手“尋找安妮”

2017年11月24日 15:06:01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只有母語不消失,才可以傳承裕固族傳統文化”,11歲的裕固族孩子張欣予這些天正在利用暑假集中學習裕固語,她的小本上密密麻麻標滿了用中文拼音“翻譯”的一些“母語”詞彙發音,她需要一遍遍地死記硬背才能記住。

  由蘭州大學聯合臺灣新竹教育大學、中國文化大學、四川大學發起的“尋找安妮——肅南裕固族兒童民族語言教育計劃”項目正在蘭州進行,其旨在利用暑假通過趣味教學與家庭教學相結合的模式,拯救瀕危裕固族語言。

  裕固族是中國22個人口較少的民族之一,也是甘肅獨有的少數民族。近年來,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的裕固族民歌、傳統禮儀等流失現象十分嚴重,尤其是兒童對民族傳統文化學習的缺失使得其傳承出現嚴重斷層。

  這是張欣予連續第三個暑假主動報名參加“安妮計劃”學習裕固族語言,作為當地同齡孩子中少有的“積極者”,她通過這種短期培訓進步很快。現在不僅能用裕固語説一些數字、親屬稱謂和色彩形容詞,還可以用“母語”唱幾首完整的傳統民歌。

  然而,“只有語言,沒有文字”的學習過程讓張欣予認為“進展還是比想像的緩慢”。雖然她能説自己裕固族名字,並知道其意為“純凈得像雪白的天一樣”,但就是無法完美地翻譯成漢字並寫出來告訴記者,她自稱這是眼下的“夢想”。

  2010年,裕固語被中國官方列為九個正處於瀕危狀態的弱勢語言之一。蘭州大學“文化行者”志願者團隊四年前啟動了“尋找安妮”項目,今年又吸引了海峽兩岸多所高校誌願者加入其中。

  “尋找安妮”項目負責人韓雨菲告訴中新社記者,為期近一個月的活動中,項目將針對6至12歲的裕固族兒童,以音樂、故事、舞臺劇為載體,打破傳統語言教學的束縛,開展以“花兒朵朵合唱團”為主,包括“元聲故事會”、“安妮小舞臺”和“語言博物館”等形式在內的一系列活動,對兒童進行裕固族語言傳承教育。

  “孩子都有一種熱愛表演的天性,我們希望能夠發掘它。”韓雨菲説,今年又有來自臺灣的老師和大學生志願者,也希望利用臺灣先進的教育理念給孩子們創造出一個不一樣的學習氛圍和學習方式。

  臺灣新竹教育大學教授劉淑瀅表示,肅南縣城的裕固族文化留存和保護情況非常不容樂觀,裕固族文化幾近消失。儘管童聲合唱團的方式是一個有效可行的方式,但除此以外還需要探索更多的保護方式,比如結合當地的經濟發展狀況,利用網路,聯合網路技術公司開發簡單的裕固語學習APP,做到持續學習。

  劉淑瀅認為,針對目前裕固語的留存狀況,活動目的應當主要是通過裕固族語言學習來增強孩子們的民族意識和民族文化保護意識,之後才能逐步實現裕固語的恢復工作。

[責任編輯:段雯婷]

地方檯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

地方通訊員園地

聯繫我們

聯繫電話: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