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地方  >   文化交流與合作

兩岸新聞講習所揭牌 學子交流漸入佳境

2014年07月29日 10:41:45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網福州7月22日電  在臺灣輔仁大學大二學生鄭安婷眼中,福州的三坊七巷特別“酷”,“這裡的房子古色古香,一進一進的走進來,好像在穿迷宮、拍電視劇。”

  22日上午,鄭安婷和其他59位榕臺大學生新聞營同學一起,在福州三坊七巷的福建民俗博物館參加了兩岸青年新聞講習所的揭牌儀式。未來幾天,鄭安婷將和大陸同學一起在講習所聽課,聯合開展以海上絲綢之路為主題的文化之旅。

  兩岸青年新聞講習所是首個由兩岸媒體共同創辦的青年新聞研習機構。當日上午的第一堂課是由福建省史志研究館館長盧美松主講的《海上絲綢之路與福州》,鄭安婷在課上專心記錄,和同學輕聲地探討問題。

  臺灣學生團的領隊謝謹羽告訴記者,臺灣學生從小就了解許多鄭和下西洋的傳説和故事,對海上絲綢之路也並不陌生,“昨天我們去看了鄭和出海下西洋的遺跡、史料,同學們對於親眼看到書中的知識感到興奮。”

  考慮到兩岸學生專業背景的不同,講習所為營員們安排了《新聞採訪寫作中應注意的問題》、《如何採訪新聞與獨家新聞》等課程,為之後探訪“海上絲綢之路”夯實專業基礎。

  而在課外,兩岸學子除了探討新聞課題,更多地暢聊兩岸青年人的興趣,譬如臺灣“吃貨”和大陸“吃貨”就在交流中産生了共鳴,臺灣夜市、福州的飲食口味成為了大家熱聊的話題,而兩岸學子口音的差別都成為大家增進了解的話題。

  此次新聞營的不少臺灣學生和鄭安婷一樣,是第一次來到大陸,但是相倣的年紀和共有的青春活力讓兩岸學子很快就打成了一片。經過一天的接觸,鄭安婷就和一對一互助的上海的姑娘頗為熟絡,同居一室的她們也會在晚上臥聊、分享觀點,鄭安婷也在上海室友的幫助下裝上微信,解決了通訊工具不暢的問題。

  在謝謹羽看來,榕臺之間文化相近,飲食、氣候都很像,兩岸學子之間的親近感是自然而然産生的,“昨天開營儀式結束後,就有好幾個大陸同學帶著臺灣同學到正大廣場看電影,逛福州街區,相互之間熟悉的非常快,都不需要我們領隊幫忙啦。”(完)

[責任編輯:李典典]

地方檯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

地方通訊員園地

聯繫我們

聯繫電話: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