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地方  >   文化交流與合作

2014“後立體派”海峽兩岸師生畫作聯展在北京揭幕

2014年07月29日 10:41:5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2014“後立體派”海峽兩岸師生畫作聯展”在北京臺灣會館揭幕

2014“後立體派”海峽兩岸師生畫作聯展”在北京臺灣會館揭幕。(台灣網 雍紫薇 攝)

  台灣網7月21日北京消息 7月21日,由北京市臺聯、臺盟北京市委和來自臺灣中國文化大學主辦的“2014‘後立體派’海峽兩岸師生畫作聯展”在北京臺灣會館揭幕。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書畫交流分會理事長陳雲林、副理事長李炳才,臺盟中央副主席、北京市臺聯會長蘇輝,全國臺聯副會長紀斌,北京市臺聯黨組書記王蘭棟等人出席開幕式併為畫展剪綵。北京市臺聯副會長鄭大主持開幕式。

  此次畫展由臺灣中國文化大學的許坤成教授與翁美娥教授促成,兩位是臺灣畫壇伉儷、藝壇上令人稱羨的佳偶,更是藝術事業上的伴侶,相知相隨數十載,承先啟後,為臺灣藝壇培育英才無數。由許坤成教授所開創,並偕翁美娥教授共同拓展的“後立體畫派”,近年來愈加顯示出畫風的獨特性和珍貴价值。許坤成、翁美娥夫婦不但在藝術上頗有造詣,而且十分熱愛中華文化,長期致力於兩岸交流。他們積極促成此次展覽,一方面是為了讓更多人了解到“後立體派”的繪畫藝術,另一方面也希望為兩岸藝術界搭建起溝通的橋梁。

  翁美娥教授將自己最喜愛的畫作《親情》拿出來同大家分享。她表示,這幅畫體現的就是中華民族文化的母愛、親情及孝道。將“溫情的母愛”用繪畫的形式展現,不僅表現出母愛的偉大,亦是告誡孩子們懂得珍惜親情,學會感恩。談及兩岸畫作的風格,翁女士認為沒有任何差異。“在對藝術的追求和欣賞方面兩岸都是一樣的,只會因為每個人的靈感、構思和展現手法不同而呈現出多重形式的豐富內容。”

  來自臺灣中國文化大學的吳羿樺帶來了作品《坐不住》。雖然有很多海外訪學的經歷,也遊覽過很多名勝古跡,但卻是第一次踏入祖國大陸的土地。她將自己的心境與畫作結合,展現自己對未知世界充滿的既好奇又驚喜的心情。“世界很大,我卻很渺小,感覺都看不夠。我拍下了大陸很多的美景作為素材,未來我要把它們記錄在我的作品之中。”

  此次畫展共展出來自臺灣中國文化大學122位作者(其中港生、陸生43位)的130余件畫作。這些作品在繪畫題材上,涵蓋人物、靜物、風景等不同主題,充分展現了作者們在創作上的多元視角,及其對於真、善、美境界的深邃體驗。許多畫作中帶有立體主義和未來主義的因素,同時又融入了中華文化的特色,可謂“承東西之道統,集中外之精華”。這些作品見證了許坤成教授與翁美娥教授多年來致力於藝術傳承的努力。參展的兩岸師生表示,希望大家能從作品中感受到獨特的藝術語匯,也希望通過交流合作共同創造中華藝術新風采。(台灣網記者 雍紫薇 高斯斯)

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書畫交流分會理事長陳雲林在參觀畫展

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書畫交流分會理事長陳雲林與參展作者交談。(台灣網 雍紫薇 攝)

[責任編輯:段雯婷]

地方檯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

地方通訊員園地

聯繫我們

聯繫電話: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