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地方  >   文化交流與合作

福建交流考察團參訪台北故宮 創意跟得上文物也時尚

2014年07月29日 10:42:20  來源:東南網
字號:    

  9日,福建省交流考察團到臺北故宮博物院參訪,與博物院負責人深入交流,文化創意是議題之一。為何臺北故宮的文創産品年可創造産值8億多元新台幣?其中究竟有何奧秘?

  炎炎盛夏,驕陽似火。走在街頭,撐一柄“翠玉白菜傘”,穿一雙“冰山一腳”潮襪,手裏一聽乾隆禦飲“三清茶”,這行頭不僅新潮清爽,而且檔次高大上。這些出自臺北故宮博物院的文創産品,不知瞬間俘獲了多少大陸游客的心。

  文物活化 高招迭出

  每天,在臺北故宮博物院地下一樓的文創禮品店裏,遊客常常排起十多米長的長龍,因為那裏有數千種文化衍生商品,讓人目不暇接、驚喜連連。臺北故宮登錄保存處處長金士先告訴記者,早在上世紀60年代,臺北故宮就開始進行文創商品開發,經過長期的摸索實踐,積累了豐富經驗,並創造出可觀的經濟效益。

  臺北故宮文創産品賣得火,首先是得益於文物這一創意靈感的源頭,但起關鍵作用的還是創意。那麼該如何創意呢?最傳統的做法,就是同樣的造型進行異材質的呈現,比如原材質是銅或瓷器,在開發文創産品時改成玻璃、塑膠等,製作高倣真的産品。

  當下最流行的文創手段是捕捉文物本身的特色元素,再加以轉換,將其變成日常用品,電子、器皿、文具等都是轉換的載體。比如著名的文物翠玉白菜,臺灣年僅16歲的高中生張文蘊就根據它創想出“翠玉白菜傘”,傘收起來時頗似一顆葉綠梗白的大白菜,讓人愛不釋手;傘撐開時則像一朵滾著翠邊的祥雲,美觀實用。同樣以翠玉白菜為創意靈感,臺北故宮還推出了“白菜頭”鉛筆、“白菜罐”蜜餞等共200多個品種,每年僅此一種類的創意産品就可産生2000多萬元(新台幣,下同)的銷售額。

  鼓勵創意 不遺餘力

  創意其實就是一場場頭腦風暴,與其説文創産品拼的是創意,不如説拼的是人才。臺北故宮博物院深知憑自己有限的人馬要想在創意領域開疆拓土,力量是遠遠不夠,所以很早就啟動了借力工程。一方面採用海選的方式,面向全球所有廠商進行創意徵件,以廣納金點子、好産品。另一方面,與有實力的品牌謀求合作,遴選知名廠商來設計、生産相關文創商品,雙方再按比例共用收益。

  2008年,臺北故宮提出“創設文化創意産業育成中心”的理念,進行創意人才培養。包括開辦免費文化創意課程,利用博物館的豐富藏品幫助設計團隊從精美文物中吸取藝術養分,啟發靈感。

  目前,臺北故宮每三個月就會推出約300種設計新品,涵蓋各類題材。為了鼓勵創意,讓新品層出不窮,他們啟動優勝劣汰模式,訂立嚴格的“上架和退場”機制。即新産品上架一段時間後,如果市場反應冷淡,就馬上退場。對退場之後的商品進行打折甚至銷毀,果斷堅決,儘量做到零庫存。

  憑藉著創意和管理方面的上乘功夫,臺北故宮在文創無孔不入的臺灣獨樹一幟,成為行業標桿。去年,臺北故宮總體營收約9億元,其中文創産業收入高達8億余元。臺北故宮的文創産品不僅活化了文物,從與文物衍生品的親密接觸中獲取實用性與生活情趣,同時也讓館藏文物所具有的歷史、文化、美學等教育功能從殿堂步入民間,大大發揮了其涵養民眾修養素質的功效。

[責任編輯:段雯婷]

地方檯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

地方通訊員園地

聯繫我們

聯繫電話: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