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地方  >   文化交流與合作

傳承中華民族優秀文化 兩岸青少年在深研京劇藝術

2014年07月29日 10:42:59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傳承中華民族優秀文化 兩岸青少年在深研京劇藝術

  由中國宋慶齡基金會同蔣經國國際學術交流基金會共同舉辦的“兩岸京苗劇藝研習營”日前在京舉辦,作為研習營重要活動之一的“京劇師生見面會”今日下午在北京宋慶齡故居舉行。(台灣網普燕 攝)

  台灣網6月30日北京消息 “京劇是承載中華民族優秀文化藝術和道德規範的珍貴文化瑰寶,希望我們兩岸的“京劇人”加強交流,學習,大家攜起手來,共同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藝術。”

  由中國宋慶齡基金會同蔣經國國際學術交流基金會共同舉辦的“兩岸京苗劇藝研習營”日前在京舉辦,作為研習營重要活動之一的“京劇師生見面會”今日下午在北京宋慶齡故居舉行。見面會特別邀請了京劇名家、北京京劇院原院長王玉珍老師給來自來自臺灣戲曲學院、北京戲曲藝術職業學院、天津藝術職業學院的共35名小“京劇人”們講學。

  王老師從京劇的歷史講到當下京劇的現狀,從京劇的身法唱腔到京劇流派的演變,從梅蘭芳先生等老一輩藝術家們的輝煌經歷講到當下“京劇人”們的責任和使命。她並就如何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藝術與在場的小“京劇人”們進行了深入探討。

  青少年學習京劇,不但要技藝,更要學習梅蘭芳等老一輩藝術家們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的藝術精神。中國宋慶齡基金會秘書長李寧認為,“青少年對自己的民族文化要有‘敬重’之心,對優秀民族文化要有傳承和弘揚的責任”。

  他表示,兩岸同根同文同種,希望兩岸青少年通過戲曲藝術的學習,更多了解中華民族的歷史和文化,讓兩岸青少年間的文化交流得到“品質的提升”。

  據了解,“兩岸京苗劇藝研習營”于6月24日—7月7日期間在京舉行,培訓根據行當分組,共分為老生、小生、青衣、花旦、武旦、武凈、武醜七個基本行當,邀聘各行當名家名師,予以兩週密集分組培訓,最後還將進行活動成果展演。

  來自臺灣戲曲學院大三的黃同學已經有11年的京劇學習歷史,一直在舞臺上扮演老生角色,雖然模式規範,但總覺得“氣韻”稍欠。他非常珍惜此次學習機會,“京劇學習一定要來北京,希望能跟著老一輩藝術大師們學到純正、精湛的京劇技藝”,為在表演上有所突破,黃同學已經決定在京密集訓練一個月,跟隨京劇名家張洪森老師認真學習。

  目前在臺灣某京劇劇團實習的“花臉”孫同學在表演中“動作規範,但稍顯呆板”,他希望通過此次研習營,“學習到(花臉表演中)比較討巧的東西”。(台灣網普燕)

[責任編輯:段雯婷]

地方檯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

地方通訊員園地

聯繫我們

聯繫電話: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