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地方  >   文化交流與合作

聚焦:臺灣“眷村”透出兩岸割捨不斷的深情

2014年07月29日 10:44:01  來源:台灣網綜合
字號:    

  編者按眷村是大陸文化在臺灣開枝散葉的老祖地,説是村,卻不是真正的村子。1949年,約120萬來自大陸的國民黨軍人、軍眷、流亡學生及企業家、公務員,背井離鄉隨國民黨政權遷往臺灣,其中60萬是軍人。眷村就是在這樣特殊的歷史環境下,臺灣當局給軍人家屬安排的居住地。地因人聚,村因人生,有了眷村。

  走進臺灣眷村

  

  隨著大型電視連續劇《原鄉》在央視一套的熱播,“眷村”這一帶有特定歷史痕跡的産物被人們所關注,1949年一百多萬軍隊和眷屬跨過海峽,融入臺灣,從此與故鄉親人天各一方,這樣一個數量龐大的群體如何被安置,背井離鄉的他們在臺灣又過著什麼樣的生活。

  一碗麵,吃出眷村的味道

  對於許多在眷村中長大的臺灣人來説,舌尖上的眷村美食是上一輩的鄉愁與傳承,也是他們美好的童年記憶。

 “臺灣牛肉麵”就是一道老兵因地制宜獨創的美食。“臺灣人以前不吃牛肉的,大陸兵來臺後,利用軍中的牛肉罐頭搭配便宜的麵條製作牛肉麵,在他們的影響下臺灣民眾開始漸漸接受並且喜愛這道美食。”

  地因人聚,村因人生,有了眷村,因而有了眷村牛肉麵。臺灣人本來不吃牛肉,因眷村軍民思鄉情切,不由彼此慰藉,通過分享家鄉美食寄託相思愁苦,因緣際會下,滿足大江南北口味的麵條、牛肉,與隨手可取的材料入湯熬煮而成,這一風味得到眾鄰里的一致推崇,被廣為流傳。【詳細】

  臺北眷村參訪團體驗北京衚同文化

  

  “終於看到了真的衚同,第一次見,感覺很不錯”,臺北黃埔四海同心會理事長、臺灣原空軍副總司令、退役中將李貴發19日在北京感嘆。

  應北京市黃埔軍校同學會邀請,以李貴發為團長的臺北眷村參訪團近日到北京參加“第四屆臺灣眷村與北京社區交流節”,有170多條衚同的什剎海街道是他們此行第一站。逛衚同、聽京劇,參訪團22位成員在此體驗一回衚同文化。【詳細】

   臺北眷村文化節:美食裏品大陸老兵“鄉愁”

  源自大江南北的特色麵食16日在臺北的一處眷村亮相,講述飽含大陸老兵鄉愁的眷村美食文化。

  位於臺灣大學附近的寶藏岩,是從大陸來臺的老兵和其眷屬聚居的一處知名“眷村”。“眷村”有臺灣“部隊大院”之稱,指1949年後臺灣當局為安置上百萬大陸赴臺的軍人和家眷所建立的聚落。

  老家在河北大興縣(今為北京大興區)的90歲老兵白玉生1949年來到臺灣,至今還唸唸不忘老家常吃的豬肉白菜餡水餃和手捍麵。定居寶藏岩後,想念家鄉風味的白玉生還會時不時做些家鄉的麵食與街坊分享。【詳細】

[責任編輯:段雯婷]

地方檯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

地方通訊員園地

聯繫我們

聯繫電話: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