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地方  >   文化交流與合作

閩臺話劇界互動頻頻:他們常來,我們常去

2014年07月29日 10:45:03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社福州5月13日電 (林春茵)“他們常來,我們常去,現在的交流更加趨向個人交往,密度更大。”福建人民藝術劇院副院長、話劇導演陳大聯13日向中新社記者表示,閩臺話劇界互動交流已日趨頻繁。

  為期13天的首屆福建省大學生戲劇節暨海峽兩岸校園戲劇交流展演正在福州舉行,將持續到18日。借此次活動,臺灣校園話劇登陸交流展演,吹來清新海峽風。

  “臺灣孩子們不為條框所限、不拘于舞臺創作疆界的多樣化表現,令人震撼。”觀看臺灣臺南科技大學的話劇《天黑請閉眼》後,文藝批評家、福建省戲劇家協會秘書長吳新斌如是説。

  本屆戲劇節上,三所臺灣高校帶來了《文盲》、《天黑請閉眼》、《小笛大王寶石山》三台校園話劇,與福建大學生一起展演。吳新斌説,這是臺灣校園戲劇第一次“登陸”,希望能借此交流讓兩岸大學生以多元化、獨特化的表達進行對話和碰撞。

  記者現場採訪和觀看演出中注意到,臺灣藝術大學的話劇《文盲》演出結束時,觀看演出的福建大學生蜂擁上臺,在舞臺上團團圍住“演員”們,索要微信號。

  對於這樣的展演交流,長期關注校園話劇的吳新斌感言“格外驚喜”,他説,過去對臺灣校園話劇接觸較少,此番交流才得以窺其全貌,“這樣的交流能拓寬視野,對大陸校園話劇有正向的推動。”

  更早於此次的兩岸校園戲劇交流展演,閩臺話劇界互動已經“隨風潛入夜”。福州市歌舞劇院副院長朱強認為,最早“試啼”的是兒童劇,該院2008年即引入臺灣九歌兒童劇團的團隊和劇本,打造兒童劇《判官審石頭》,至今熱演不衰,“這是閩臺文化交流史上的一個突破。”

  臺灣豆子劇團團長曾秀玲經福建少兒出版社引進,自去年始在福建開展多場繪本劇講座。其以角色表演為親子關係解壓的理念,也一度引發年輕媽媽群體的熱捧。

  “相較于我們的單一、嚴謹、規整,臺灣的思路更開闊。”陳大聯認為,和臺灣近在比鄰的地緣關係更推動了閩臺話劇界的頻頻交流。

  他導演的實驗歌劇《桃花扇》、戲劇《孟姜女哭長城》曾赴臺北演出,近年又連續引進《收信快樂》、《夜夜夜麻》等多部臺灣經典話劇,與不少臺灣話劇界人士結緣。

  作為話劇《夜夜夜麻》的編劇,臺灣著名劇作家紀蔚然免費提供版權,助推《夜夜夜麻》“登陸”演出。5月4日,《夜夜夜麻》在福建人民藝術劇院小劇場首演,紀蔚然還親自“站臺”。

  眼見閩臺話劇界聯繫更加緊密,陳大聯表示,期待下一步能啟用臺灣演員、導演,與臺灣團隊有更深入的合作。吳新斌也表示,此次兩岸校園戲劇展演後,將考慮推動福建高校的校園戲劇赴臺交流,“把大學生戲劇節辦成兩岸交流的文化品牌。”(完)

[責任編輯:朱媛媛]

地方檯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

地方通訊員園地

聯繫我們

聯繫電話: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