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地方  >   文化交流與合作

臺灣畫家劉國松: 中國畫應展現陽剛之美

2014年07月29日 10:46:10  來源:新華網山東頻道
字號:    

  新華網山東頻道4月25日電(記者 馮傑) 臺灣著名畫家劉國松21日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畫應展現陽剛之美,完整體現中國傳統哲學思想。

  為期一個月的“白線的張力——中國現代水墨藝術大展”日前在山東省博物館開幕,由祖籍山東、享譽世界的臺灣著名畫家劉國松領銜主導的水墨藝術大展,集中展示了來自大陸、臺灣、香港34位藝術家的160幅現代水墨藝術作品,以不同的技法和藝術語言,演繹出風格迥異的“白線”藝術作品,表現出獨具特色的白線魅力。

  中國傳統繪畫一直強調以書入畫,講究用筆用墨,各式各樣的筆法、皴法被各個歷史時期的書畫名家運用得非常嫺熟,後人難以突破。劉國松認為,中國畫豐富的筆墨技法,一直被文人士大夫把持,他們行走的是一條墨線之道,舉凡山水、花鳥、人物,表現的是陰柔之美。事實上,中國傳統哲學思想中,普遍推崇的是陰陽學説,《河圖》、《洛書》、《太極》、《八卦》等經典著作,均由陰陽黑白來對接東方哲學的唯物主義宇宙觀,陰陽水墨的藝術語言最能體現中國的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知黑守白,哲理萬象。但中國的傳統繪畫,恰恰缺乏了陽剛的氣魄,突出表現在中國畫史中缺失陽線,缺失“解衣盤薄”、“壯懷激烈”般的精神內涵和意境表現。因之,為完整體現傳統文化中的“陰陽二元論”,中國畫應倡揚白線表現,展現陽剛之美。

  早在1963年,作為“臺灣現代水墨畫之父”的劉國松力主中國畫的創新和發展,顛覆傳統文人筆墨,創造性地營造出中國畫壇前所未有的肌理和線條,“白線”取代“黑線”成為造型藝術新技法。他主張“白線的張力”美學新思想,影響和帶動了海峽兩岸藝術家們致力於在國際畫壇上彰顯中國氣派水墨藝術的探索和追求。

  劉國松祖籍山東青州,1949年移居臺灣,進入臺灣師大美術系,曾擔任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主任和臺南藝術大學造型藝術研究所所長,獲得世界藝術文化學院頒發的榮譽博士學位和中國首屆中華藝文獎“終生成就獎”,在世界各國舉辦個人畫展百餘次,成就卓著,蜚聲國際。(完)

[責任編輯:朱媛媛]

地方檯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

地方通訊員園地

聯繫我們

聯繫電話: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