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地方  >   文化交流與合作

張大千作品引質疑 收藏家稱其是典型商業畫家

2014年07月29日 10:47:37  來源:廣州日報
字號:    

張大千《松風曉靄圖》 中國畫

張大千《潑彩霧中荷》 中國畫

張大千《墨荷》 中國畫

張大千《前赤壁賦圖》 中國畫

  春拍在即,如無意外,張大千的作品又將領銜整個近現代書畫板塊。據統計,去年春拍,張大千就以14.42億元的成交總額,蟬聯藝術家成交總額冠軍寶座;2011年,張大千的作品更以34.89億元的拍賣額榮膺世界藝術拍賣市場首位。

  但是,對張大千作品的質疑之聲也接連不斷,如著名學者傅雷就曾説他“江湖習氣可慨可憎”。今天,也有人認為“張大千稱不上大藝術家,只能算一個大畫師”。那麼,我們究竟應該如何來看待張大千作品的藝術價值和市場價格?是貴得有理還是市場氣數終有盡日?業界專家展開了論辯。

  正方

  收藏家郭慶祥——張大千是典型商業畫家而非藝術大師

  我一直認為,張大千是中國非常典型的商業畫家,和藝術大師毫不相干。他的作品之所以價格這麼高,完全是炒出來的。大家都很清楚,他年輕的時候就很善於運作。現在他的作品能夠被爆炒,原因在於中國人的美育程度太差,不懂藝術的人太多,就像吳冠中先生所説的“美盲比文盲還多”。對於什麼是原創、什麼是美,收藏家或投資者只會人云亦云,自己並不懂。

  要説書畫技術全面,張大千自然不在話下。尤其是在古書畫造假、臨摹方面,他確實做得很高超,以倣作幾可亂真而聞名畫壇,但那只能算是一個技術工人的活,水準再高充其量也只能叫畫師或畫匠,跟有獨立思想的藝術家完全不可同日而語,就像工藝品再好也只是工藝品一樣。

  即便是張大千最受熱捧的潑彩,也並非他的首創和獨有風格,更何況張大千晚年的潑彩畫,主要是因為其眼疾不能大篇幅地畫比較工細的作品,所以借鑒古人之潑墨技法在自己的畫面上而已,構圖、筆法、墨法等均沒有個性化的創造。而他的潑彩也不是同時代人中最出彩的,劉海粟早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就嘗試過潑墨山水畫創作,五十年代以後跟潑彩結合,進行了有意識的創作實驗。張大千開始潑彩畫創作,同樣是在上世紀五十年代中期以後,不比劉海粟早。更要緊的是,劉海粟在潑彩上做得比張大千好多了,他的作品顯得大氣、有衝擊力;而張大千總要在一個完整的畫面上補一小人兒、加一小船,以顯得漂亮、秀氣。事實上,這樣的精雕細琢不過是為了迎合他人,獲取商業價值,讓畫作賣出好價錢,個性則全然被湮沒了。

  當然,商業畫家本身沒什麼問題,他在藝術上愛怎麼見風使舵都是他的事,能將幾千元錢的東西賣到幾百萬元,也是他的能耐,但社會把他捧得那麼高就有問題了。今天的投資者還願意花幾百萬元去買實價幾千元的東西,只能説自己的眼光有所欠缺。我始終認為,隨著社會美育水準的提高,張大千和齊白石的作品,必定要從天價的雲端跌落,回到正常、合理的價位。

[責任編輯:段雯婷]

地方檯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

地方通訊員園地

聯繫我們

聯繫電話: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