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地方  >   文化交流與合作

涉臺權威學者:王郁琦謁陵突顯兩岸一中歷史連結

2014年07月29日 10:49:21  來源:環球網綜合
字號:    

\

王郁琦南京中山陵謁陵後在博愛廣場發表談話。

  【環球網綜合報道】舉世矚目的兩岸事務主管部門會面已順利落下帷幕。人們高度評價“張王會”意義及成果。同時,臺灣也在紛紛解讀王郁琦中山陵講話的一些內容。大陸涉臺權威學者、社科院臺研所所長周志懷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談了自己的解讀。

  周志懷錶示,陸委會王郁琦主委在南京中山陵博愛廣場的講話,談到所謂的“國父孫中山創建亞洲的第一個民主共和國中華民國,已經103年”,這個講話在臺灣媒體中引起了一些漣漪。他認為,第一,王主委在博愛廣場的講話是一個即興的講話,連戰宋楚瑜當年也都講過,大陸民眾都會認為這是在特定的場合和情境下,陳述一段歷史事實。這個講話充滿感性,並不是有意去挑起兩岸的爭端和爭議,媒體不應該做放大鏡式的擴大化解讀。在“張王會”之後的兩岸關係發展歷史新起點上,我們希望兩岸能夠排除這些雜音,確保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不受干擾。

  第二,從王郁琦謁陵的行程安排來看,它和過去連戰、宋楚瑜謁陵的行程安排一樣,有異曲同工之妙。謁陵的行程安排,首先突顯兩岸“一個中國” 的歷史連結。除此之外,中山陵謁陵的深刻內涵主要體現在“國家統一”和“民族振興”兩點上。因為孫中山説過,中國是一個統一的國家。這一點已經牢牢地印在我國的歷史進程中,正是這種意識才使我們能夠作為一個國家被保存下來。孫中山還強調,統一是全體中國國民的希望。能夠統一,全國人民便享福,不能統一便要受害。而且,他在一百多年前就第一個喊出了“振興中華”的口號。因此,我們對王主委謁陵、對孫中山先生的懷念,主要是從國家統一和民族振興來理解。

  第三,按照臺灣目前的體制和相關規定,“一個中國”的政策仍然是現階段馬英九當局和國民黨大陸政策的核心。應該説,這次“張王會”也是在這樣一個共同的政治基礎上,才能夠安排和實現。如果説王郁琦主委所説的“中華民國已經103年”有什麼特殊含義的話,就是在“一個中國”架構下的表述。因為“一個中國”政策仍然是他們的現行政策。所以説,這個表述不應該也不能違反臺灣的現行體制和法律制定。

  第四,目前我們兩岸對“一個中國”的內涵認知仍然是有分歧的。只要在“一個中國”的架構下,我們應該也可以求同存異。兩岸應該發揮共同的智慧,來破解這個政治難題。去年十八大也提出了要務實探討國家尚未統一特殊情況下的兩岸政治地位,要做出合情合理的安排。如果國臺辦和陸委會的兩個常態化聯繫與溝通機制能成立,在這個機制安排下能夠探討政治問題,我想這樣可能會更加有利於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鞏固和深化。

/> /> />

[責任編輯:朱媛媛]

地方檯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

地方通訊員園地

聯繫我們

聯繫電話: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