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地方  >   文化交流與合作

兩岸同名村“隔空”共祭“青山王”

2014年07月29日 10:49:25  來源:中新社
字號:    

  中新社泉州2月13日電 (記者郭熙嬋)獻花、上香、叩首。13日,在陣陣禮炮聲中,兩岸同名村裏宮廟——福建惠安青山宮與臺北艋舺青山宮,透過現代無線電技術,一起“隔空”祭祀共同的信仰“青山王”。雖然相隔海峽,但科技讓兩地民眾“近在咫尺”。

  “青山王”是福建省泉州市惠安縣的守護神,早在明清時代,隨著泉州三邑先民到臺灣開墾,惠安先民將其文化、風土等融入臺北萬華一代,並以故鄉惠安青山為名,為落腳之地取名“青山裏”。惠安青山宮也隨之分靈至臺灣,目前,臺灣主祀青山王的宮廟有200多處,較大的包括臺北市鴻福宮、板橋青山宮、艋舺青山宮、新竹青山宮、高雄靈安宮等。

  13日,中國傳統佳節元宵前夕,恰逢“世界無線電日”。當天,由中國無線電協會海峽兩岸無線電工作委員會、中國無線電協進會(臺灣)共同舉辦的“兩岸同名緣,元宵無線情”活動,在福建省泉州市惠安縣青山宮啟幕。

  在電臺、手機、廣播、電視衛星直播等多種無線電技術的支援下,福建惠安青山村與臺北萬華區青山裏這兩個同根同緣、血脈相連的同名村鄉親,打破時空距離,共同舉行祭祀典禮,並互道祝福。

  “父老兄弟姐妹,元宵快樂。”當臺北萬華區青山裏里長黃應時出現在大螢幕時,惠安青山村的村民們熱切揮手回應。村民黃阿玉興奮地告訴記者,兩地信眾同時進香,還是第一次發生,“太新鮮了,像是一家人在一起拜拜”。

  惠安青山村村長李明河表示,因為是同名村,惠安青山祖廟與臺北艋舺青山宮長期保持密切聯繫,每年農曆十月的“青山王”誕辰日,都有來自臺灣的信眾到祖廟進香,臺灣進香團人數最多時可達兩三百人。“他們去年也邀請我們到臺灣去,相信隨著科技的發展,我們的聯繫會越來越密切。”

  海峽兩岸無線電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盧增榮認為,現代技術會讓兩岸互動形式更為多樣化。“閩臺同名村上千個,都有著相同的文化習俗。以往大家都是各做各的,現在不同了,科技進步了,兩岸就可以聯合起來進行共有的活動。”

  目前兩岸無線電業務的合作取得了實質性進展。2008年10月,兩岸正式建立首個無線電管理協調合作機制——兩岸無線電干擾協調機制;2011年,國家民政部批復成立中國無線電協會海峽兩岸無線電工作委員會,以期進一步促進兩岸無線電交流與合作,搭建兩岸無線電産業和技術的交流對接平臺。(完)

[責任編輯:朱媛媛]

地方檯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

地方通訊員園地

聯繫我們

聯繫電話: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