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地方  >   文化交流與合作

兩岸學者匯聚臺北研討傳統文化與社區建設

2014年07月29日 10:50:51  來源:新華網
字號:    

  新華網臺北12月19日電(記者查文曄 何自力)第十一屆海峽兩岸中華傳統文化與現代化研討會19日在臺北舉行。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進中央主席嚴雋琪、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出席會議。來自海峽兩岸200多位專家學者參加會議,圍繞“社區建設”議題進行研討。

  嚴雋琪在致辭中説,傳統文化是當代文化的生長土壤和根源,可以為當今人類社會的難題提供啟示和智慧。中華傳統文化與世界各民族文化交流碰撞,相互尊重、相互學習、取長補短,不斷吸收外來文化,吸取全人類優秀成果為我所用,從而獲得新的發展動力和新的成就。

  嚴雋琪表示,社區是文化多樣性的現實土壤,這種多樣性造就了中華文化的豐富內涵和鮮活生命力。文化是社區和諧的精神紐帶,是社區內部不可或缺的調和劑。為了更好地建設社區文化,吸取中華傳統文化的積極因素是極為必要的。

  嚴雋琪説,本屆研討會將傳承中華傳統文化與社區建設聯繫在一起,符合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需要,符合兩岸民生福祉的需要。

  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在致辭中回顧了兩年來他親身經歷的兩岸交流中的動人時刻。他特別提到2012年7月哈爾濱工業大學附中的老師來臺旅遊,遇到車禍,受傷的老師們並不怨天尤人,還熱心捐款6萬元新台幣給遇難的臺灣司機家屬。事後,吳伯雄赴哈爾濱參加兩岸經貿文化論壇時,專程赴哈工大附中探望這些老師。

  “這體現了中華傳統文化中最好的一面,不是互相埋怨,而是寬恕體諒。”吳伯雄説,中華傳統文化有助於兩岸民眾互釋善意,良性互動。

  據悉,本次研討會由葉聖陶研究會與中華海峽兩岸客家文經交流協會共同主辦。研討會的議題包括:社區建設中的社區文化發展、災後校園集體療愈、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與社區建設、儒學傳統與現代社會的張力等等,與會者還將實地考察臺灣社區文化。

[責任編輯:段雯婷]

地方檯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

地方通訊員園地

聯繫我們

聯繫電話: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