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地方  >   文化交流與合作

臺灣作家眼裏的“魯迅文學獎作品”

2014年07月29日 10:51:03  來源:新華網
字號:    

  新華網臺北12月16日電(記者何自力 查文曄)由著名作家陳映真創辦的人間出版社引進的《魯迅文學獎作品選》15日在臺北舉辦發表會。這些包括小説、詩歌、散文和報告文學(兩卷)在內的文學佳作,賈平凹、韓少功、雷平陽、何建明等一個個閃亮的名字,在臺灣文學創作者眼裏,散發著別樣氣息。

  人間出版社社長、臺灣淡江大學中文系教授呂正惠表示,魯迅文學獎為大陸最高榮譽的文學獎項,其評選標準重視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容易被大眾所接受的作品,因此風格上與臺灣的文學獎頗有差異。

  他説,我們引進魯迅文學獎作品選,一方面想讓臺灣讀者了解大陸文學獎的狀況,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這些作品接觸其他寫作方式。兩岸讀者與作者如果能互相觀摩、交流,相信對於兩岸文學發展都會産生有利的促進作用。

  “讀《魯迅文學獎作品選──詩歌卷》,欣賞九位脫穎而出的詩人代表作,是一次珍貴的當代文學補課。”任職于臺灣師範大學中文系的詩人陳義芝為詩歌卷作序。

  陳義芝説,臺灣“解嚴”前,無緣認識大陸作家作品,是時代阻絕,非個人因素;“解嚴”後,“我驚覺對這些作品的陌生,已沒有時代斷裂因素可抵賴,只能怪自己的囿限。這不僅是我一人的問題,也是臺灣讀者及文學研究者普遍的狀況。”

  陳義芝説,魯迅文學獎作品作為黃金板塊的一部分,有助於我們鎖定對象進行更深入的了解、研究。

  東華大學文學系教授須文蔚看重大陸報告文學的強勢文體地位。他説,這是一種“成熟的文體”,以宏大敘事開展出令人震撼的篇章,充分證明了報告文學在大陸依舊有著優秀的作家隊伍和相對廣大的讀者市場。

  曾經創辦島內第一個文學網站《詩路》的須文蔚分析説,臺灣的“報導文學”長于田野、也擅于在多元、自由與不同族群的議題調查與分析。作為報告文學卷的序作者,他認為,臺灣新銳作家如能從這本難得一見的作品集中,獲得更恢宏的選題能力,學習更鮮活的寫作筆調,相信臺灣的“報導文學”界應當會有更多震撼人心的作品出現。

  臺灣散文家宇文正在為“散文卷”作的序中稱,這是“大地山水里長出的文字”。他分析説,臺灣散文精緻,這是強項。但這兩年小清新等當道,會不會愈走愈精巧而失卻厚重底蘊。“在近年臺灣散文裏,我們往往讀到的是人,人的生活,人的情感,人的慾望,這是彌足珍貴的;而我讀這系列大陸作家的散文,讀到的是土地、歷史、時代與民族文化。”

  “情節平鋪直敘,文字淺白質樸,穩穩噹噹、老老實實説故事。”成功大學中文系教授蘇敏逸歸納“短篇小説卷”收集的10篇小説時説。

  她表示,由於作者不刻意設計、安排任何炫奇或複雜的文學表現形式和技巧,因此敘述本身便成為最重要的事。在緩慢、悠長的情調中,開展出寬廣浩闊的時空感覺,而平凡百姓的生活情味和生命實感便在敘述過程中躍然紙上。

  研究丁玲,也研究史鐵生的她,從大陸作家的短篇小説回到了對文學本體的追問,“看完這些小説後,我們可能可以借此反思,小説一定要寫得複雜難懂嗎?”

[責任編輯:段雯婷]

地方檯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

地方通訊員園地

聯繫我們

聯繫電話: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