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地方  >   文化交流與合作

海峽兩岸學者高平縱論炎帝文化

2014年07月29日 10:52:20  來源:山西晚報
字號:    

  本報11月20日訊(記者 李吉毅)五六千年前,人文始祖神農炎帝制耒耜,播五穀,嘗百草,做陶器……今天下午,來自海峽兩岸同根同祖的100多位社會名流、學者匯聚高平,舉辦海峽兩岸神農炎帝文化高層論壇,共同緬懷神農炎帝為中華民族的發展做出的偉大貢獻。

  海峽兩岸神農炎帝文化高層論壇是由高平市炎帝文化研究會、臺灣神農炎帝文史會共同舉辦的,論壇主題是“弘揚炎帝文化、傳承炎帝精神”。

  高雄大社青雲宮董事長、中華神農大帝協進會第五屆理事長陳福財;東莞臺商子弟學校創辦人、董事長葉宏燈;全國臺灣同胞投資企業聯誼會監事長張文潭;實踐大學觀光管理學系教授、臺灣神農炎帝文史學會顧問張景棠;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主席團成員、歷史學部主任、學部委員劉慶柱;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副所長、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副會長王震中;晉城市委宣傳部原常務副部長柏扶疏;山西省炎帝文化研究會秘書長張庚富、副秘書長程原生;國臺辦、省臺辦、晉城市臺辦官員以及臺灣各公廟負責人、信眾代表、中華神農大帝協進會代表、臺灣神農炎帝文史學會代表、東莞臺商子弟學校代表、高平炎帝文化研究會、三晉文化研究會、民俗協會等各學術協會的專家學者參加了此次論壇。高平市市長楊曉波在致辭中,對前來參加論壇的海峽兩岸的嘉賓表示歡迎。

  在澤潞地區,炎帝神農氏之陵、廟、祠、宮、城遺存龐大豐富,為全國罕有。僅在高平,祭祀炎帝之廟宇就有30余處,保存有上自北齊、下至清代有關炎帝事跡的碑記石刻100多通,與炎帝有關的地名、村名,同時承載著神農炎帝的印記。柏扶疏介紹了高平眾多的神農炎帝文化遺存之後,葉宏燈、王震中等6位嘉賓先後發表了《我的高平故事》《高平炎帝文化研究與發展戰略》等演講。他們表示,傳承炎帝文化,弘揚炎帝精神,是歷史賦予的神聖職責。世界華人炎帝故里尋根,已成為海內外炎黃子孫尋根團聚的和諧盛典、中華民族的精神盛典,更是海內外華人維繫情感的重要紐帶,海峽兩岸交流合作的重要橋梁,成為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文化平臺。同時,學者們還從多角度探討了今後共同研究炎帝文化的發展戰略。“我們同根同祖,身體內流淌著同樣為炎帝的血液,是一家人。此次論壇一定會把炎帝精神發揚光大,進一步增進兩岸文化交流,凝聚兩岸同胞情感,將炎帝文化發揚光大,共鑄海峽兩岸攜手未來的美好明天!”

  昨天下午,葉宏燈、陳福財帶領的臺灣各界代表80余人來到高平,開始了夢寐以求的“中華神農文化尋根之旅”。此次尋根活動為期3天。

  今天上午,葉宏燈等臺灣各界人士前往高平市莊裏村炎帝陵、故關村炎帝行宮、團西村炎帝寢宮、中廟村炎帝中廟進行了實地參觀。在莊裏村炎帝陵,他們按照傳統“三獻禮”,分別向炎帝神農氏進獻香、瓜果、酒水等祭品。21日上午,“中華神農文化尋根之旅”成員將在羊頭山神農炎帝廣場舉行祭祀活動。

[責任編輯:朱媛媛]

地方檯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

地方通訊員園地

聯繫我們

聯繫電話: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