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地方  >   文化交流與合作

海峽兩岸民眾甘肅涇川公祭西王母 吳伯雄題詞致賀

2017年11月24日 14:05:09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24日上午11時許,甘肅涇川王母宮大殿院內,群賢畢至,鐘鼓齊鳴,樂舞昇平,公祭“華夏母親西王母”大典在這裡舉行。

  24日是農曆七月十八日,相傳是西王母的誕辰,素有西王母故里之稱的甘肅涇川縣舉行第五屆海峽兩岸西王母(華夏母親)女性文化研討會,當地官方公祭西王母,百餘名臺灣信徒在此間尋根祭祖,與大陸民眾一同拜祖,傳承華夏文明。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發來賀信,並題詞“西王母乃華夏之尊母”。

  臺灣松山慈惠堂顧問郭清秀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稱,臺灣祭拜西王母與涇川比之,在原始禮節上都一樣,只是祭拜儀式稍微有變動。臺灣祭拜儀式比較活躍,涇川相對比較嚴肅。“今天臺灣也在祭拜西王母,將持續3天為西王母慶生。”

  郭清秀稱,臺灣信徒認定涇川縣就是西王母的“故里”。他説,宗教信仰最主要是懷有一顆虔誠的心,西王母是華夏兒女偉大的母親,母親的生日,兒女一定會為她慶生。涇川縣公祭西王母,使臺灣與大陸的宗教文化交流更為密切,西王母文化是連結兩岸人民的精神紐帶之一。

  甘肅涇川是西王母的降生地,是西王母祖祠所在地和西王母文化的發祥地,始建於西漢元豐元年(公園前110)的王母宮被譽為“天下王母第一宮”,目前為國家4A級景區。

  涇川縣位於秦隴交界處,是甘肅東部重要的交通樞紐,是絲綢之路必經之地,古為西出長安第一門戶重鎮。王母宮景區的《重修回山王母宮頌》碑,為北宋開寶年間重修回山王母宮時所留,是目前國內倖存的最早記載西王母史跡和祖廟的碑刻。

  甘肅省政府副省長張廣智稱,西王母文化作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一部分,以西王母信仰為核心,形成了以宮廟、碑刻、文獻等有形文化和神話、傳説、故事、民俗等無形文化為主要內容的民間文化,傳承了兩千多年,滋養、影響著兩岸同胞,在海外華僑華人社會中起著聯繫鄉誼、敦睦親情、尋根懷祖的重要作用。

  迄今為止,海峽兩岸西王母文化研討會已在甘肅涇川縣和臺北成功舉辦了四屆,為推動西王母文化交流研究、宣傳西王母文化魅力、擴大西王母文化影響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臺灣西王母信眾已達數百萬之多,成為傳承、弘揚西王母文化,加強兩岸交流合作的重要力量。

  臺灣前法務部門負責人廖正豪表示,西王母文化是兩岸同胞的共同財富,是激勵海內外華夏兒女團結奮進的不竭源泉,兩岸同胞同宗同源,亙古未變。他提議以涇川縣西王母宮為主體,與臺灣多交流,為兩岸文化倫理道德的發展共同奮鬥。

  當天上午11時,公祭西王母大典開始。儀式共分為六項:一為奏祭祀樂;二為擊鼓鳴鐘;三為恭讀祭文;四為樂舞告祭;五為敬獻花籃;六為行施拜禮,瞻仰西王母聖像,拜謁西王母。

  涇川王母宮清同治三年毀於兵燹,經過兩岸民眾捐資重建,現已復原了西王母大殿、東王公大殿、三皇五帝殿、瑤池金母殿、三清殿等建築群,基本恢復了原貌。自北宋開寶元年至今,每年農曆三月二十,舉辦西王母廟會,農曆七月十八王母誕辰之日,舉行華夏之母拜祖大典,朝聖人群多達十萬之眾,至目前已連續舉辦1045屆。(劉玉桃 高藝丹)

[責任編輯:段雯婷]

地方檯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

地方通訊員園地

聯繫我們

聯繫電話: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