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地方  >   文化交流與合作

廈門大學教授:重視文學在民眾“認同”中的重要作用

2014年07月29日 10:58:1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朱雙一書近照。(台灣網發)

  台灣網7月18日消息 《兩岸關係》雜誌2013年第7期刊登了《重視文學在民眾“認同”中的重要作用——訪廈門大學臺研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朱雙一》一文,全文如下:

  記者:您多年來從事臺灣文學的研究,請問兩岸文學界交流有哪些新動向?

  朱雙一:進入新世紀以來,臺灣文學發展頗快,年輕一代的新作家、新作品不斷涌現。新鄉土文學、生態環保文學、歷史地誌書寫、家族文學、少數民族創作(即“原住民文學”),都有長足的進展,這不是幾句話可以説清楚、説完全的。作為學者,我還是談談兩岸學界交流的新動向。我為臺灣《文訊》月刊撰寫介紹大陸的臺灣文學和華文文學研究情況的專欄,每月一篇,已延續了將近十年時間,之所以延續這麼久,就因為臺灣的讀者(主要是學者和學子)還是很關心大陸的臺灣文學研究情況的。從1991年起,我每年為大陸的全國臺灣研究會寫作一篇年度臺灣文學情況的綜述文章,此外已延續了20多年,説明大陸方面對於臺灣文學也頗為重視。

  早幾年,兩岸學界的直接交往,比較局限于像廈門大學臺灣研究所(院)、中國社科院文學所、福建社科院等少數單位。近年來一個明顯的變化,可説從“一枝獨秀”走向“全面開花”。兩岸不分省份、不分城市的眾多高校、研究機構,與臺灣的對等單位簽訂了雙方合作協議,你來我往,相互參訪,頻繁地聯合舉辦學術研討會。例如,從2012年10月底到12月初的短短一個來月時間裏,僅在廈門和泉州,就有廈門大學和臺北藝術大學、臺灣戲曲學院等合作舉辦的“姚一葦先生誕辰90週年學術研討會”,廈門大學中文系與臺灣海洋大學海洋文化研究所、成功大學人文社科中心聯合舉行的“海洋文化學術研討會”,福建省文聯、廈大人文學院與成功大學社科中心、金門大學閩南文化研究所合作主辦的“2012海峽文緣論壇”,泉州師院與成功大學閩南文化研究中心等聯合舉辦的“兩岸閩南文化的傳承創新與社會發展”研討會,我就像趕場一樣來回跑。另外還有臺灣著名的明華園歌仔戲劇團的“海峽兩岸文化藝術之旅”,名角孫翠鳳親往廈門大學、集美大學與大學生互動交流,邊演邊講,場面熱烈而感人。

  除了兩岸高校之間交換學生的安排為大陸的碩博士生提供了到臺灣實地考察、蒐集資料、聆聽名師授課等機會,一些文學機構還努力舉辦兩岸青年學生的交流活動。像臺灣《文訊》雜誌曾經一年一度在臺灣連續舉辦了10屆由臺灣高校研究生唱主角的“青年文學會議”,在前年將此會議“移師”北京,與中國作協和現代文學館聯合舉辦,使之成為兩岸青年作家、學者交流切磋的園地。2012年7月,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組織其研究生前來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舉辦了“臺灣文學研究青年論壇”。今年7月,廈大學臺研院的研究生和老師將組團回訪,在臺灣大學舉行同樣的青年論壇,此外廈大師生還將南下到新竹的清華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臺南的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參訪交流。

  不過我稍微有點遺憾的是,一年一度在福建舉行的民間盛會“海峽論壇”很少邀請臺灣作家、文學評論家和學者與會。這方面今後或可加強。

[責任編輯:段雯婷]

地方檯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

地方通訊員園地

聯繫我們

聯繫電話: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