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地方  >   文化交流與合作

臺灣人看大陸:臺灣老兵的鄉愁濃得化不開

2014年07月29日 11:02:52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臺灣《旺報》24日刊載了臺灣大學蔡尚謙的投稿文章,作者透露,自己的姨丈是個老山東人,之後隨著國民黨軍隊到了臺灣。但是當時兩岸的對立使得那濃得化不開的鄉愁,總是讓姨丈心裏沉甸甸的,説不出什麼想念滋味。

  文章摘編如下:

  我的三姨丈是山東人,早年恨日本人強佔青島,欺壓百姓,年紀輕輕就投筆從戎進了軍隊。抗戰勝利後,他卻沒得停歇,因為內戰已全面爆發,姨丈跟著國民黨撤退轉進,之後去到臺灣。

  姨丈跟著部隊來到臺灣以後,認為自己總有一天能跟著蔣介石回到大陸,只是隨著時間一天天過去,老蔣的計劃慢慢變成了無法達到的神話。當時漂洋過海的200萬軍民從此定居,臺灣成為他們第二個故鄉。

  姨丈回憶起當時這段歷史,面對這突如其來的變局,近乎不敢置信。兩岸之間不過一道海峽之隔,當時卻因為政治軍事上的對立,此後近40年,直到蔣經國開放老兵返鄉,當年的老兵才首次再度踏上大陸的土地。此後,時而探親的行程,偶爾和對岸家人書信往返,這些成為老人家寂寞的歲月裏,聊以一解思鄉之情的最好慰藉。

  小時候,由於家住的近,我時常待在三姨丈家,或許因為是年紀小,總纏著姨丈給我講故事。

  姨丈説他書讀的不多,記的故事不多,但他倒不吝于跟我分享當年打日本人的驚險往事。説著説著,有時還站起身來比手劃腳;若説得興起,還會撩起汗衫讓我看身上處處傷疤,細數每道創口的光榮回憶。

  只不過,姨丈有個條件,每次我都得給他講一封信的內容,才能換一個故事。為什麼要我給他“講信”?因為姨丈視力不好,一眼近盲。據他的説法,那是當年戰爭中被子彈碎片炸傷。

  從部隊退下來以後,姨丈隻身住在眷村裏,以替鄰里之間修理故障機械器具維持生計,他的手藝巧得很,再加上經年在部隊裏練就的力氣,只看他這邊敲敲、那兒弄弄,什麼半廢的、缺角的,到了他手上準能復原個七八成。

  長此以往,就這麼在這個全然陌生的,只知道叫作“臺灣”的地方住了下來,成家立業。

  人都是懷舊的,姨丈雖然在臺灣住了下來,但每當夜深人靜,他騎著自行車結束一天的工作回到家,睡前獨自小啜幾杯的時候,那濃得化不開的鄉愁,總是讓他心裏沉甸甸的,説不出什麼想念滋味。他念著家鄉,那村子的靜謐、那山海的壯麗、那蔥油餅和韭菜盒子的香,那餃子的味道,饅頭的嚼勁都讓他想念的緊。

  姨丈和屬於他那個年代的來臺老兵,一同經歷了無數寒暑的想念煎熬。幾十年,似乎轉瞬一過。但歷史就是這麼沉重,教人用長年的等待,直到白了頭髮,直到望穿秋水,才會明白這其中的曲折。

[責任編輯:段方君]

地方檯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

地方通訊員園地

聯繫我們

聯繫電話: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