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地方  >   文化交流與合作

邊開微博邊看戲 兩岸交流開“巧門”深入民心

2014年07月29日 11:03:04  來源:福建日報
字號:    

  19日,13對新人在日月潭舉行集體婚禮。新人們大秀創意,扮成清宮戲皇帝、貴妃等形象,吸引許多遊客的關注。

  今年中共中央對臺工作會議上的有關內容,獲得島內媒體積極響應。對於“要鼓勵兩岸學術界從民間角度就解決兩岸政治問題開展對話”等會議精神,有臺媒認為:未來兩岸若就政治議題,由學術機構熱烈展開民間角度的討論,兩岸學術界的政治對話應是一個好的“巧門”。

  其實,可稱為“巧門”的民間溝通渠道,目前在兩岸之間正逐漸萌動,微博就是其中最為炙手可熱的一道。

  “聽聽不同的聲音,也讓您聽聽臺灣的聲音。”民進黨黨內第一個在大陸開通微博的“立委”蔡其昌,去年底這麼一吆喝,立即引來無數“圍觀”者,粉絲數量上升之快讓他“都快被嚇死了”。於是乎,以往在島內瘋“臉譜”(Facebook)的許多名人大咖們,開始把到大陸知名網站開微博視為一種時髦的網路互動方式。

  “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要看此公,就在眼前。” 自信心爆棚的李敖,儘管此前不懂電腦也不用手機,在此風潮下,也以實名安營紮寨。微博開設不到兩天,粉絲人數就突破18萬人,至今近400萬人。每條微博一齣,跟帖立馬蜂擁而至。例如,李敖有一天在微博裏寫道:“有人懷疑‘哈啰李敖’非李敖所寫,但文章寫得天下第一,李敖又不能一邊賽車一邊由爸爸代寫,看來除了大師本尊,別無他人。您甭嘀咕了,就是他啊!”搞得8000多位粉絲在跟帖裏笑翻。許多大陸的粉絲們也通過微博,進一步認清“大師本尊”,並借由他約略地了解臺灣風情人物。

  若要評出“微博勞模”,國民黨籍“前立委”邱毅必定名列榜單。在大陸網站開了微博後,他就手機不離身,每天煞費苦心地自找議題發表,以“低頭族”之姿隨時刷屏、查詢微博粉絲數、回應網友評論等。邱毅發表的微博內容五花八門,從政治、社會事件到觀賞電視連續劇的感想等,不一而足。尤其是,寂寞難耐時居然還上微博直接吐槽:“我單身,需要一個女友”,結果引來熱烈回應無數。

  蔡其昌蛇年春節在微博上發了一個拜年的帖,立即收到祝福近百個。“希望在新的一年裏多做兩岸溝通了解的事情,祝福兩岸人民更融洽更幸福”等,諸如此類的大陸網友回應,也讓蔡其昌對媒體感言,説沒想到大陸民眾對民進黨有這麼大的興趣,而大陸相關方面的寬容度也超出他的想像。透過微博這樣的方式,發現大陸民眾想法多元,認知豐富;所以,他對於大陸的認識也在改變。“這就是交流的意義”。

  除了火熱的微博交流之外,今年兩岸影迷們也在談論一個共同的話題——《甄嬛傳》。臺媒報道,儘管島內電視媒體已第七次重播,今年春節期間仍有47.6萬人在收看該劇。在臺灣,如果不知道甄嬛是何許人,簡直就是“OUT”的代言人,因為,此劇火紅得到處都在討論,沒看就無法加入話題。

  據説日前《甄嬛傳》劇組一行去臺灣夜市吃小吃,立馬被眾多粉絲包圍,許多攤主老闆因喜看《甄嬛傳》而免費贈送劇組成員島內名吃;超有才的臺灣網友還推出了電音版《甄嬛傳》,甄嬛落淚喊“皇上駕崩……崩……崩……”的橋段,搭配黑眼豆豆的《Boom BoomPow》,轉眼變成家喻戶曉的惡搞視頻;此外,島內許多媒體也被“甄嬛體”附身,《學甄嬛,你也能週旋帥氣多金男》、《甄嬛教你賤人就是矯情怎麼辦》……如此令人咋舌的標題,如雨後春筍層出不窮。

  一部電視連續劇在臺灣民眾中如此深入人心確實遠超想像,“本宮”、“小主”的影響力目前還在繼續滲透。可以想見,在兩岸民眾一起廢寢忘食地追看甄嬛命運的同時,某些共鳴的文化情愫和相同的歷史背景,已將彼此的距離悄然拉近。不可否認,近年入臺並創下超高收視率的《康熙大帝》、《雍正王朝》、《大宅門》、《步步驚心》等大陸優秀電視連續劇,也如微博一般成功扮演了溝通兩岸民心民情的 “巧門”角色。

  其實不管是微博也好,影視也罷,所有草根的、親民的、輕鬆愉快的交流方式,都是溝通兩岸的“巧門”。為了兩岸民眾的更多福祉,希望我們共同努力,用巧思、巧勁來把更多的“巧門”一一打開。(記者 林娟)

[責任編輯:段方君]

地方檯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

地方通訊員園地

聯繫我們

聯繫電話: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