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地方  >   文化交流與合作

北京鄧麗君音樂餐廳舉辦活動紀念鄧麗君60冥誕

2014年07月29日 11:03:31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北京鄧麗君音樂主題餐廳總經理鄭榮斌在“筆尖上的旋律:書畫、音樂、沙龍——鄧麗君60週年冥誕紀念活動”上致辭。(台灣網 何建峰 攝)

  台灣網1月30日北京訊 臺北,林青霞在《絕響——永遠的鄧麗君》一書的出版發行儀式上説道:“她突然的離去,讓我悵然若失。這些年,她經常在我夢裏出現,夢裏的她和現實中一樣,謎一樣的女人。奇妙的是,在夢裏,世人都以為她去了天國,唯獨我知道她還在人間。”

  北京,鄧麗君音樂主題餐廳舉辦了一場題為“筆尖上的旋律:書畫音樂沙龍——鄧麗君60週年冥誕特別紀念”的活動。來自書法、繪畫、音樂和電視界的文化藝術名人參加了活動,在燭光下聆聽,在追憶中回味,無不被鄧麗君動聽的旋律和迷人的笑容所感化。

  1953年1月29日,作為“外省二代”的她出生在臺灣雲林縣,充滿著對未來的希望。1995年5月8日,已成華人音樂巨星的她驟逝于異國他鄉,徒留世人無限唏噓;那一年,她只有42歲。18年後的今天,海峽兩岸以各自的方式紀念這位超越了音樂舞臺、超越了海峽兩岸、超越了中外國界和超越了現實政治、超越了人類狹隘、超越了歷史時代的流行音樂歌手。

  鄧麗君流行音樂魅力

  對海峽兩岸中國人,尤其是對大陸人而言,鄧麗君的流行音樂魅力何在?

  音樂本身。鄧麗君流行音樂,影響了大陸音樂的創作和演唱風格。可以説,上世紀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流行音樂是隨著鄧麗君的歌聲進入中國大陸的。她演唱的歌曲旋律溫婉,美妙動人,唱出了對愛情、對生活和對理想的嚮往與追求,漂越海峽、甜美兩岸,直接影響了一代人的成長。其後,中國大陸的流行音樂創作才出現百花齊放的局面,流行音樂才逐漸步入繁榮昌盛的發展佳境。

  音樂之外。“鄧麗君的歌聲是一個文化的啟蒙,是一個情感的記憶,是一種百科全書,是一個文化傳承的符號。她不僅僅是臺灣的,她是全中國的,也是整個世界文化歷史的”,一位大學教授曾經説過,“對於中國文化的意蘊來講,她已經不單是一個歌手,其歌藝成就已超越流行音樂的範疇與層次”。

  北京臺灣街鄧麗君音樂主題餐廳總經理鄭榮斌對記者講到,在海峽兩岸隔絕的那些年代,作為流行音樂歌手的鄧麗君卻同受兩岸中國人的喜愛。單就這一點,就説明她超越了政治隔閡和物理空間的非凡地位。

  音樂與藝術、與生活

  鄧麗君音樂主題餐廳舉辦的此次活動,題為“筆尖上的旋律:書畫、音樂、沙龍——鄧麗君60週年冥誕特別紀念”。至於為什麼將鄧麗君音樂與“筆尖”聯繫起來,鄭榮斌解釋説,其實藝術都是相通的,當筆尖在紙上劃過,不論是寫出漢字還是畫出國畫山水,或者是西洋油畫,它們都有自己的旋律。儘管表現方式有所不同,但它們的創作都需要耐得住安靜和寂寞,它們的成果都需要經受得住大眾考驗和歷史的沉澱。

  書畫用線條,音樂用旋律,都可以反映外界環境,抒發內心世界。鄭榮斌説,他相信鄧麗君的歌聲,可以與書畫藝術相融,可以與生活相融。它們都一樣,始終不被人理解的書畫或音樂作品,絕對不是優秀的。它們需要貼近生活,它們可以寫實生活。

  鄧麗君音樂主題餐廳

  作為鄧麗君文教基金會在全球唯一授權創辦的北京臺灣街鄧麗君音樂主題餐廳總經理,鄭榮斌並不掩飾地説,他當初策劃時確有商業動機。不過,和那代人一樣,深受鄧麗君歌聲熏陶,也深愛著鄧麗君的音容笑貌,他創辦這家主題餐廳的目的卻是要傳承鄧麗君,讓鄧麗君影響更多的當代人。人到中年的鄭榮斌表示,任何有生命力的文化不會是無本之源,不會不接地氣。他想做的是,用實業傳承鄧麗君音樂。

  説到當下年輕人流行文化時,鄭榮斌並無憂慮。他認為,每一個時代都有自己的流行文化,在當年,鄧麗君可以代表全部,但今天,似乎誰也做不到。這是時代發展的正常現象。鄧麗君音樂文化主題餐廳,只不過是用餐飲實業的形式,喚起那一代人的記憶,並帶領當代年輕人去探索認知和了解喜歡鄧麗君。

  他介紹説,鄧麗君主題餐廳,或許不能做最好的餐飲實業,也或許不能做最好的鄧麗君傳承者,但一定會盡全力做成“文化界最好的餐飲和餐飲界最好的文化”。

  最後,鄭榮斌對今天“筆尖上的旋律:書畫、音樂、沙龍——鄧麗君60週年冥誕特別紀念活動”進行了點評。他自豪地説道,能有各界文化藝術名人和鄧麗君的普通愛好者到來,其本身已十分成功,鄧麗君的音樂文化在他力及範圍內得到傳播。他相信,如同林青霞所説,鄧麗君還在人間,還在我們身邊,她過去所散發的超越塵世的正能量還將感化著這代人、下代人。(台灣網記者 何建峰)

[責任編輯:段方君]

地方檯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

地方通訊員園地

聯繫我們

聯繫電話: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