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地方  >   文化交流與合作

“富春山居”已合璧 兩岸幾時聚“三希”

2014年07月29日 11:04:41  來源:北京晚報
字號:    

  三希

  古墨

  今語

  從“三希”看“三寶”

  彭 俐

  附庸風雅莫過皇帝,但附庸風雅總比附庸惡俗要好得多,從這個意義上説,故宮三希堂主人乾隆皇帝還算不錯。他以獨佔“三希帖”的書房命名為“三希堂”,多少也對弘揚書法藝術做出貢獻。但他的雅意雅好受到藝術天賦欠缺的限制,雖留下的詩詞墨跡隨處可見,然大多顯出平庸、單調。就説其親筆題寫的“三希堂”對聯“懷抱觀古今,深心托豪素。”十個字中,無一字是從肺腑出,而是拾取前人牙慧,不能説他會寫,只能説他會抄。上聯“懷抱觀古今”,抄的是南北朝詩人謝靈運的詩句;下聯“深心托豪素”,抄的是謝靈運同代詩人顏延之的名句。在那殘酷的封建集權、專制的時代,誰又敢直言皇帝是抄襲者呢?到目前為止,網路上仍然有人稱“豪素”一詞,源於乾隆皇帝的親撰。不過,客觀地説,敕命編輯、鐫刻《三希堂法帖》,確是乾隆皇帝值得稱道的大手筆,其中包括書法“三希”王羲之《快雪時晴帖》、王獻之《中秋帖》、王珣《伯遠帖》。它為後人在翰墨領域中追求“士希賢,賢希聖,聖希天”的境界,鋪築了開闊視野、不斷攀升的臺階。

  中國皇帝曾經在故宮私藏“三希”,法國皇室卻在盧浮宮公展“三寶”,而且年代大略相同。盧浮宮作為藝術博物館正式開放是1793年,正是乾隆皇帝在位執政時期。盧浮宮所展的鎮館“三寶”世人皆知:《維納斯》雕塑、《勝利女神》石雕和《蒙娜麗莎》油畫。時至今日,“三希”所聞者不多、所見者甚希;而“三寶”呢,所聞、所見者甚眾。藝術的美和自然的美具有相同的美質,卻有著不同的經歷和境遇。藝術的美、尤其是藝術極品的美曾經被禁錮、封閉在權力至上者的狹小空間,僅供少數人從生到死的私匿、把玩,或滯留于豪奢無比的金碧輝煌的皇宮,或隨葬于窮奢極欲的地下宮殿,直到近兩三百年才從被囚禁的囚徒變成自由身而走向大眾;自然的美則從來就是在開放的、透明的巨大空間,供全體人類所欣賞、享受,幸虧有絕無私照、私映的太陽與月亮,絕無私蓋、私覆的天空與大地,絕無私密、私隱的山峰與海洋……人類中的大多數生命才得以獲得“公益性質”的審美需要的滿足,並保持生理和心理上的審美功能的健全。即便是人為的藝術,也應是普照的陽光。

  在我們中華民族漫長的歷史文明進程中,從來就不缺少藝術家和藝術精品以及大眾的藝術情結與藝術嚮往,缺少的是藝術為公,即藝術“三希”藝術為公眾所享受、藝術為公眾所服務、藝術為公眾所擁有的理念、意識和行動。

[責任編輯:段方君]

地方檯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

地方通訊員園地

聯繫我們

聯繫電話: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