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地方  >   文化交流與合作

兩岸家庭老照片臺灣開展 從大時代動亂中覓真情

2014年07月29日 11:05:1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兩岸家庭老照片臺灣開展從大時代動亂中覓真情

  兩岸老照片圓滿成功後,相關人員合影。圖自臺灣《旺報》(記者鄭毅攝)

  “36年隔海望──五百萬情書寄思念”,63年前,王德耀、劉谷香婚後10天,王跟著部隊到臺灣,始終不娶,每天寫信,寄託相思。圖自臺灣《旺報》(記者鄭毅攝)

  由大陸《兩岸關係》雜誌社主辦的“家國傳情團圓──兩岸家庭老照片”珍藏展,12月7日于彰化中州科技大學開展,據臺灣《旺報》報道,陰雨綿綿的天氣沒有擋住絡繹不絕的懷舊人潮。

  促成這次老照片珍藏展的中州科技大學董事長柴禦清表示,他的父親柴沁明1949年來臺時,身無分文,未帶任何照片,只有一張安徽大學的畢業證書。曾積極遍尋父親的足跡,費盡心血經過多少週折,才尋獲大媽李重英,始知大媽守寡近一甲子,含辛茹苦獨力撫養女兒長大,只為柴家留後。

  柴禦清説,他父親柴沁明生於1924,早年媒妁之言在大陸娶了大他2歲的李重英為妻,新婚後兩人聚少離多,尤其當年柴沁明在一偏僻小縣城當縣長的秘書,離家數百公里。隨國民黨遷臺時,雖知妻子有孕,但無法趕回接她,來到臺灣後曾輾轉得知妻子為他生了個女兒,後來即音訊全無,生死不知,尤其柴沁明留在大陸的家人後來都被列入黑五類,以為與妻子生死兩茫茫,始在臺灣娶郝義苓為妻,育有五子一女。

  直到70年代,柴沁明才從海外親友處得知妻子李重英還活著,女兒柴流寧已30幾歲,母女安居於南京,第一次接到從第三地轉來的家書時,柴沁明是一遍又一遍讀著,讀一遍落淚一次,那種失而復得的激情久久不能自己。並向臺灣妻子郝義苓坦白在大陸有娶妻生女,所幸郝義苓通情達理,知道這是大時代動亂下的無奈。

  柴禦清指出,父親匯回大陸的第一筆錢,大媽如數的交給公公,柴老先生拿到這筆錢竟是為自己買了付棺材擺在祠堂,逢人就説:終於死後能睡在兒子給我買的棺材了。當時,柴老先生得不到兒子音訊,原本以為無人送終一直是他的心病。

  直到1987年兩岸開放探親,柴沁明迫不及待的回到大陸,見到了原配,心中百味雜陳,柴禦清説到父親當時的心情是陌生到恐懼轉到激動。恐懼是擔心自己兩鬢飛白不復當年,原配也老了,與多年在腦海縈繞的樣子全然不同,直到聽到妻子叫他依然是那熟悉的聲音,當下就崩潰,抱著哭成一團。

  柴禦清表示,大媽在丈夫生死不明中,多年來仍堅持生是柴家人死是柴家鬼,未再琵琶別抱,辛辛苦苦把女兒養大成人,就是要為柴家留後。父親晚年重病,大媽申請來臺細心照料父親3年,直到辭世,這是他們夫妻相聚最長的時間了,也讓父親無憾的離開。

  柴禦清強調,當他日前去北京,看到這些老照片,內心衝擊非常大。深深被這些老照片所打動,始力促來臺展出。老照片所傳遞的影像,不同於時下年輕人的視訊,而是中斷百年來的深刻記憶。1949年以來,兩岸三地曲折起落,透過泛黃的照片娓娓道來一段印記,一個故事,以及永不褪去的記憶。

[責任編輯:段方君]

地方檯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

地方通訊員園地

聯繫我們

聯繫電話:010-83998731